查询: 取消
真视通(002771)
经营总结更新时间:2025-08-28
指标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评述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2024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I)”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创新驱动,价值导向;重点突破,协同推进;应用牵引,生态优化;安全可控,开放合作。《发展规划》提出“四新”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产业链达到新水平,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规划》部署五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二是提升产业基础保障水平,三是强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四是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五是完善协同共享产业生态。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布局规划》)。“2522” “《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 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布局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人工智能”也被多次提及,“ ”文件对十四五时期及未来数十年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转型与应用等多个方面都作出了相关部署。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2025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算力网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可通过网络连接多源异构、海量泛在算力,实现资源高效调度、设施绿色低碳、算力灵活供给、服务智能随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以算力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一体化布局,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等五个统筹出发,推动建设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为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和应用协同创新,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发展量化指标,引导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特征,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实施意见》《行动计划》等有关任务安排,加快构建算力互联互通体系,实现不同主体、不同架构的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提高公共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指出,目标到 年,建立较为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设施互联方面,推广新型高性能传输协议,提升算力节点间网络互联互通水平;资源互用方面,建成国家、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统一汇聚公共算力标识,实现全国头部算力企业的公共算力资源互联;业务互通方面,推动算、存、网多种业务互通,实现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算力供需调度;应用场景方面,开展算力互联网试验网试点,赋能产业普惠用算。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逐步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推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支撑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制定了《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计划》)。《专项行动计划》指出,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布局更加合理,整体上架率不低于60%,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10%,平均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显著提高。到2030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北方采暖地区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率明显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地推动液冷、蒸发冷却、热管、氟泵等高效制冷散热技术,提高自然冷源利用率。各地也推出相关的产业政策。2025年7月4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指出,目标到2027年,北京将依托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优势,推动科研范式变革。通过加强科学计算与多尺度建模等基础研究,构建科学基础大模型和学科领域协作体系,开发新一代智能模拟工具。同时,搭建科学智能基础设施,建设10个以上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支撑多领域科研应用,服务超1000万用户。在医药健康、新材料、工业智能化等重点领域形成8个以上标杆应用案例,加速全流程智能科研转型。此外,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复合型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开源开放生态,推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升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促进算力基础设施能耗动态平衡,加快存量数据中心优化,有力支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北京市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北京市存量数据中心优化工作方案(2024-2027年)》,方案中提出引导全年电力能源消耗量500万千瓦时及以上、PUE值高于1.35的存量数据中心进行绿色低碳改造。对于年能耗规模较大的存量数据中心,鼓励转型升级为智能算力中心。加快推动绿电替代。2026年起对PUE值高于限定值的数据中心征收差别电价电费。公司要立志成为拥有核心技术、拥有核心产品的多媒体视讯与人工智能领域综合解决方案的引领者,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系统谋划、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公司现有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三)公司经营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51.00万元,同比减少23.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707.09万元。
  报告期公司业绩亏损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变动较大,主要系上年同期公司
  收回大额长期应收账款,相应减少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报告期公司项目验收减少,使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营业收入构成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情况适用□不适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其他变动系本期收到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本金。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受限资金合计10,938,610.18元,其中保函保证金8,053,633.01元、票据保证金2,880,177.17元、ETC押金4,800.00元。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