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取消
海油工程(600583)
经营总结更新时间:2025-08-16
指标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评述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战略规划领航发展,精益管理持续见效,智能制造不断升级,价值管理逐步深化,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连续三年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马奖”,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海洋能源工程公司建设迈出新步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18亿元,收入受工作量影响同比下降1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8亿元,同比下降8.21%;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478.2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4.84亿元,资产负债率40.37%,资本结构稳健,现金流充裕。
  (一)聚焦主业,高质量推进国内外工程建设
  公司持续推进国内外工程建设,报告期内实施规模以上工程项目73个,其中9个完工交付。
  完成了15座导管架和8座组块的陆上建造、19座导管架和10座组块的海上安装、197公里海底管线和129公里海底电缆铺设。建造业务完成钢材加工量18.95万吨,同比下降30.15%;安装等海上业务投入1.14万船天,同比基本持平。
  境内工程稳步运行。成功完成渤海亿吨级垦利10-2油田平台海上安装,打破渤海区域油气平台尺寸和重量“双项”纪录;涠洲11-4CEPD导管架在涠洲岛西南方向海域成功下水就位,刷新了同类工程的施工效率纪录;海洋石油116FPSO全面复产,为南海油气田群系泊系统维护树立标杆,探索出深水设施应急维修成套解决方案,实现我国海洋工程高风险作业领域全链条作业能力重大突破;东方13-3气田开发工程创新采用中深水导管架立式建造技术,突破常规传统深水导管架卧式建造模式限制,提升陆地建造效率并优化装船资源配置;惠州25-8油田综合调整项目采用自走式模块化平板车运输技术,实现了万吨级浮托组块的陆地二次移位,为破解滑道资源制约提供了解决方案。
  海外业务稳中有进。卡塔尔ISND5-2海上安装正式开启,推动中东区域工程建设迈向新高度;卡塔尔NOCRUYAEPCI09施工全面启动,夯实了中东核心市场基础,助力打造国际化竞争新优势;墨西哥湾TRION项目开工建造,作为青岛场地承建的世界第三水深、管径最大的钢桩工程,彰显了深海工程建造实力;巴西梅罗二期工程24套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吸力锚成功交付,是我国目前对外交付的应用水深最大的深海装备之一,标志着“中国制造”深海装备成功获得国际主流市场认可。
  绿色工程持续开展。提前高效完成浙江三期首台储罐内罐壁板安装,彰显超大型储罐建造实力;福建LNG接收站首座27万方储罐顺利开工,投产后将进一步增强福建省天然气区域调峰与应急保供能力;成功投用全球首套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助力绿色降碳技术再获升级;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深远海张力腿浮式风电平台开工建造,为深远海风电开发开辟新路;全球最大单机容量风场英奇角欧洲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开展,为开拓国际风电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蓬勃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启动,建成后将进一步织密渤海区域一体化“大电网”,形成“海陆互联、区域统筹”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海绵工厂水循环、光伏发电和智能废气治理等十多项绿色技术为支撑,打造“近零排放”工厂,获评天津市“无废工厂”称号,以“海洋油气装备绿色制造建设标杆”入选生态环境部下发的国家级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二)战略赋能,高质量推进市场开发
  坚定践行“工程+产品+服务”发展理念,靶向攻坚,推动市场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20.6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总额约为407亿元,为公司稳定经营与持续开拓市场提供重要保障。
  国内油气业务:持续稳定境内工程市场基本盘,充分发挥专业服务效能。报告期内新签合同主要包括蓬莱19-3油田1/2/3/8/9区二次调整项目、东方13-3气田开发工程项目、垦利10-2油田开发项目、流花28-2/27-1气田开发项目等。
  海外业务:持续贯彻公司“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积极与国际重点客户开展交流活动,发掘在重点市场、重点客户方面的合作机遇。报告期内新签合同主要包括道达尔ALK海管更换项目、伊拉克米桑油田ESD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等。
  新能源业务:坚决贯彻国家“双碳”战略,不断加大新能源业务市场开发力度,推动新兴产业扩大盘持续延伸。报告期内新中标浙江某海上换流站上部组块建造与运输安装项目、新签蓬勃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合同等。
  (三)固本强基,高质量推进安全生产
  以深化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全面重塑质量管理体系、夯实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管理基础、积极构建智慧应急新模式和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等为主线,通过优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抓严抓实2025年度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高质量安全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海洋能源工程公司提供更有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投入人工时约3607万,应记录事件率为0.0111,损工事件率为0。
  (四)升级优化,高质量推进公司治理
  持续提升治理水平,质效新跃升。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按照四大类别系统完成治理法规目录升版并全面建立法规库,为公司治理制度体系的搭建与升级提供重要依据;完成2024年度ESG优秀案例集的汇编,展示公司可持续发展成果;报告期内万得对公司ESG评级由A级提升至AA级。
  持续优化管控体系,释放新潜能。强化生产协同,上线“生产采购预算管理系统”,生产资源调控更加灵活高效;强化管理协同,持续深化“前、中、后”场有效联动,逐步建立起“监测-分析-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生产运营更加顺畅;强化流程协同,完成“数流平台”需求梳理、蓝图设计、平台开发等关键节点,初步实现业务流程、风险点与价值指标的协同贯通。
  (五)主动作为,高质量推进深海科技
  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报告期内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浮式生产装置、水下生产系统及产品、清洁能源、数智化等技术方向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38项,前瞻布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未来产业研发计划。
  自主研发的我国深海油气行业首个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完成陆地测试,机械手轻量化水平、肩腕转角和夹持力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油气开发作业装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低压成套设备成功通过欧盟欧洲符合性认证,标志着公司正式获得进入欧洲市场的“入场券”;国产1500米级水下控制系统质量控制模型顺利完成耦合性能测试,成功验证了国产化设计的可靠性,为后续深海装备产业链自主化奠定基础;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水水下采油树进展顺利,是目前我国水深最大、压力等级最高、温度适用范围最广的采油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主设计的5万方全潜式深远海智能渔业平台方案获得原则性认证,为推动未来海洋经济立体式发展提供了全新海油工程方案。
  转化应用科研成果。报告期内锚定浮式、水下产业链建设,推动半潜组块浮托、深远海张力腿浮式风电平台技术等17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应用。联合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5万吨级拉力千斤顶牵引装船系统在渤海海域最大的垦利10-2油田群开发(一期)中心处理平台装船中实现首次应用,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大型海洋油气结构物装船能力取得关键突破。
  数智化应用有序开展。智能制造再获升级,天津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产能、产值双提升,成功入选国内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成功研制国内首套组块节点、TKY管节点和深水加强环智能焊接系统机器人;自主研发首套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装备“海卫”系统在文昌16-2油田海域顺利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在深水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无人化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系统推进“产品化”建设。首次系统搭建“四级”产品图谱,实现由“单产品驱动”向“系列产品驱动”的跨越转变;承办2025年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暨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联盟大会,以“擎天架海筑梦深蓝”为主题,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成功发布“擎海”水下系列品牌,深入推进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建设,提升天津海洋油气装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构建海洋油气装备产业新生态。
  下半年经营展望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聚焦能力建设,深耕精益管理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市场开发力度,尤其是紧盯海外和新兴产业市场。通过科学合理调配自有资源,强化产能协同效率,高质高效完成生产建设任务,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与效益增长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股东创造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