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取消
中国能建(601868)
经营总结更新时间:2025-08-29
指标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评述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大力践行“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全年目标任务,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
  (一)全力聚焦主责主业,主要指标稳步提升
  集中力量做强做优做大能源电力水利主责主业。深入践行国家重大战略,高规格组建专业团队,服务支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跨省跨区特高压通道、引江济汉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持续强化高端营销,深度参与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中国-中亚峰会,携手供应链伙伴企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成功举办“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共创世界绿色未来”分论坛等高端论坛活动,强力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助力产业发展和“走出去”。纵深推进“能源+”融合模式,高效实施浙江湖州“船舶电动化”、中国能建大厦二期、宁夏吴忠市中迎盈科1000P智能云算力及智算中心等一批交能融合、建能融合、数能融合项目,持续打造具有中国能建特色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标杆。经营指标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人民币7,753.57亿元、2,120.91亿元和65.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8%、9.18%和5.49%。其中,能源电力、水利核心主业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12%和18.58%,分别占公司全部新签合同、营业收入的69.02%、74.49%;特别是国内火电、电网业务签约合同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8%、20%,签约三峡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6×66万千瓦煤电项目、榆能横山电厂二期2×1000MW机组项目、西藏林芝市重点项目配套35kV及10kV供电工程等一批重大电力工程项目,公司在国内火电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80%以上,进一步稳固公司能源电力行业领军地位。
  (二)转型升级全面提速,战新产业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公司在能源电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维调试等技术优势,抢抓新能源、储能、氢能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由工程总承包服务商向能源电力综合运营服务商转型。电力运营业务快速发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力运营业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1.41%、37.22%。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获得国内新能源开发指标超7,600万千瓦;控股投运的发电项目(含境外)共计214个,并网装机容量2,028.71万千瓦;在建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174万千瓦。近三年公司并网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达57.6%,运营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储能业务加速领跑。公司依托强大的能源技术、标准制定、系统集成、科技创新及全产业链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储能原创技术策源地。2025年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座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湖北应城压气储能电站“能储一号”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进入稳定商业运行,创下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3项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压气储能技术率先进入300兆瓦级工程化新时代。该项目最大储能规模1,500兆瓦时、最高转化效率近70%,日储/释能时长分别为8小时/5小时,年均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目前公司已累计完成压缩空气储能选址签约超30座,山东泰安、陕西铜川35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甘肃酒泉300兆瓦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公司压缩空气储能业务步入发展快车道。氢能业务蓬勃发展。公司超前布局并快速抢占氢能市场,在吉林松原、甘肃兰州、内蒙古赤峰、内蒙古通辽、新疆乌鲁木齐、印尼巴淡岛、埃及、摩洛哥等国内外重点区域储备绿色氢氨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系列项目50余个,着力打造氢能“制储运加用研”全链条产业,目前公司一体化氢能和可持续燃料产业正在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强”的新跨越。上半年,公司投建的中能建兰州新区绿电制氢氨项目一期实现首次产氢,设计年产氢量500吨;投建的全球最大的吉林松原氢能产业园示范项目(绿色氢氨醇一体化)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项目一期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产,年产氢3.24万吨,全部用于合成氨及合成甲醇,合成氨装置年产16.6万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装置年产1.66万吨。同时,石家庄鹿泉区氢能产业四网融合示范项目、双鸭山市绿色甲醇与绿色航油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点氢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2025年1—6月,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占比达37.3%,具有能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科技创新引擎强劲,成果转化全面提速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围绕新能源、储能、氢能等核心业务,全力打造具有能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所属企业中南院、江苏院2家企业新增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中欧科创中心、东盟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中亚清洁能源研究院等5家海外研发机构,全球化研发布局加速成型。成果转化加速落地。“8MW碱性电解槽测试平台”等3个试验平台入选中央企业中试验证平台;氢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等28个“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以及300MW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用透平膨胀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柔性功率调节装置等25项科技创新专项任务顺利通过验收;碱性电解制氢成套设备、兆瓦级柔性级联型电池储能系统等24项公司首台(套)装备实现示范应用;浙江湖州电化运河、山西大同煤矸石、新疆玄武岩纤维等一批新技术示范项目加快建设。AI赋能深化拓展。深入开展“AI+”专项行动,聚焦“AI+能源电力”“AI+产业融合”双轮驱动,制定“AI百项任务作战图”;完成DeepSeek等系列模型全平台接入与私有化部署;加速建设云上设计院、智能建造、智慧矿山等平台,落地AI智能数据查询、AI安全监管平台等应用场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驱动运营数智化转型,数智生产力加快积厚成势。
  (四)高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经营势头强劲
  积极抢抓全球能源革命和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持续完善国际业务优先优质协同发展机制,国际经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指标高速增长。近3年公司国际业务签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投资完成额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稳居中央企业前列。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3.74%、12.92%和10.15%。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聚焦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能源电力海外新签合同额快速增长,占境外新签总额超80%,特别是“风光氢储”等新能源业务增幅较大,上半年签约同比增长78.6%。成功签署马来西亚三马拉朱1000MW燃气电站项目、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供水项目、印尼巴淡岛光储制氢项目等标志性项目,在阿塞拜疆、日本等国实现光伏与储能项目签约突破,不断开拓新国别市场。海外资产稳健布局。重点围绕绿色电力主责主业拓展海外资产。上半年,公司投建的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最大单体电化学储能项目——乌兹别克斯坦洛奇和奥兹储能项目已并网投运,成功签署哈萨克斯坦300MW光伏配储项目购电协议、500MW风电配储项目股东协议及中亚氢能科研中心合作协议等。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决策海外投资项目32个,其中:在营项目16个,在建项目6个,待实施项目10个,正在重点推进开发项目35个。随着多个项目陆续投入运营,海外创利能力将快速释放。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