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纺标(87312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秉承战略定力,在稳固和深化既有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经营业绩总体保持平稳。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8,797.2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25.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3.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535.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19%。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 39,594.86万元,较报告期初下降0.31%。创新驱动技术革新,赋能未来发展之路。研发团队将“市场和客户需求”作为研发的出发点,聚焦纺织服装产品绿色、环保、舒适性研究。继续利用暖体假人进行服装热阻测试,并结合热感知、热舒适模型,对保暖产品的热舒适性进行科学评价,提升市场竞争力;确定产品的“适穿温度”,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穿着指导。研究绿色环保型生物基纤维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测试技术,重点聚焦可降解涤纶纤维加速水解试验,优化方法参数,完善相关标准。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害物质清单”,及时掌握最新的安全标准和管控要求,重点研究“有机锡等物质的测试方法”,致力于从源头控制产品中的有害成分,保障消费者安全。数智赋能提质效,数据融合创价值。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不断优化全业务数字化平台的各项功能,为公司发展赋能。通过优化主业务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易用性,进一步助力工作效率提升。同时,引入自动化、智能化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数智化解决方案全面融入到实验室生产的各个环节,并持续推进关键环节数智化场景落地实施,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效能跃升。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培育新增长动力。公司积极开拓新业务领域,用前沿技术与优质服务开辟行业发展新赛道,在暖体假人、汽车内饰检测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创新实践为引擎,持续为客户创造多元价值,更为行业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公司引进国际领先的出汗暖体假人系统,可精准模拟人体与环境热湿交换,依据国际国内标准对服装、睡袋等产品进行热阻、湿阻测试。该平台助力企业优化产品性能、加快研发进程、降低成本,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服装舒适性研究发展。浙江中纺标获上汽大众实验室认可,具备汽车内饰材料力学、耐久、化学等 80余项检测能力;此外,还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化合作,共建汽车用纺织品认证研究中心和健康技术实验室,聚焦车内健康选材、微生物检测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提升内饰品质与安全性,为汽车行业提供技术支撑。深化品牌价值内核,树立行业标杆地位。公司以强化品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结合“标准、检验、检测、计量、认证”核心业务及暖体假人、汽车内饰检测等新增服务,系统推进品牌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多元化主题活动,包括行业研讨、联合发布、展会等形式,深化与产业链各方的协同合作,助力品牌在目标市场的深度扎根。品牌传播方面,有效整合自媒体矩阵与权威传播资源,联动行业专业力量,针对细分领域打造特色传播内容,持续彰显品牌的专业特质与创新能力。通过上述举措,不仅提升了品牌市场影响力,更推动了业务合作的拓展,增强了客户黏性,为公司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稳固了行业优势地位。 (二) 行业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检验检测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开展的检验检测业务所属行业分类为“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中的“74专业技术服务业”,细分行业为“7450质检技术服务”。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质检技术服务”(行业代码M745)。检验检测是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检测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7月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 53,057家,同比下降1.4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共 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出具检验检测报告 5.51亿份,同比下降8.66%。其中,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 41,280家,占机构总量的 77.80%,事业制检验检测机构 10,090家,占机构总量的 19.02%。民营检验检测机构 33,892家,占机构总量的 63.88%。截至2024年底,小型检验检测机构 40,395家,同比减少 1.93%,占比 76.14%; 微型检验检测机构 10,612家,同比减少 0.09%,占比 20.00%。小微型机构合计占比 96.14%,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从统计数据看,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服务营收在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机构总量与小微机构占比首次出现了下降;与上年比,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 51.51万元,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 110.89元,表明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报告的“含金量”明显提升,这反映出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集聚度有所提高,释放出“减量、增效、聚能、提质”的积极信号,表明检验检测行业正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行业呈现量减质升态势,行业“小散弱”现象初步得到扭转,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势头,为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有利于检验检测市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推动检验检测行业整体做优做强,同时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内生活力,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避免行业无序过度竞争,促进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向好。我国检验检测发展潜力大,行业前景持续向好。 2、纺织品检测行业情况 (1)纺织品检测行业概况 公司所处的细分领域为纺织品检测。纺织品的质量状况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息息相关。在整个纺织行业的生产流程中,纺织品检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结果直接决定了纺织品能否安全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纺织品检测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能够有力地推动整个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增长态势,从2018年的 53.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 84.62亿元,纺织品检验检测细分领域市场呈现稳健的发展态势。 (2)纺织品检测行业产业链情况 在整个纺织产业链条中,纺织品检测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纺织品检测细分领域的市场发展与纺织行业景气度息息相关。2025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在复杂外部形势的淬炼中持续巩固和积累发展韧性。2025年 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营业收入 22,716亿元,同比下降3.0%;利润总额 672亿元,同比下降 9.4%。规模以上企业纱、化纤、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0%、4.9%和 0.3%,布产量同比持平。2025年 1-6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 99,219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 7,426亿元,同比增长3.1%,实物商品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2025年 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 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纺织品出口 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8%,服装出口 735亿美元,同比微降 0.2%。 (3)纺织品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无损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正在逐渐被无损检测技术所取代。这些技术包括射线、超声波和红外线等物理检测手段,能够全面检测纺织品的内部和表面,或分析其成分,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可持续实践。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纺织品检测将涵盖环境影响评估,包括用水量、生物降解性检测和碳足迹分析,以支持可持续采购实践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纺织品检测设备和流程将更加集成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方法改进,纺织品的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需求将得到更好满足,从而推动纺织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迈进。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纺织品细分检测行业重要参与方,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国内对口单位及主席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洗涤整理和拒水试验分委会(ISO/TC38/SC2)秘书处、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纤维和纱线分委会(ISO/TC38/SC23)秘书处及主席单位,国内承担着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09)、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TC209/SC1)、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麻纺织品分会(TC209/SC4)和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606)等秘书处,以及中国计量协会纺织分会工作。公司在深圳、浙江、福建、江西设有子公司,辐射全国主要纺织产业区域,构建了完善的服务网络。 凭借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人才队伍及知名专家,完善的标准化资源和一流的实验环境,实时跟踪国内外最新标准检测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公司在开发新的检测服务项目等方面紧跟国际趋势,引领国内先进水平。经过多年发展,公司逐步在国内检测领域建立起自己的平台和品牌影响力,成为我国纺织领域公认的标准研究、产品检验认证、仪器计量开发和试验耗材研制发行的中心,是我国纺织品行业起草标准最多的企业之一,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1、 货币资金: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末下降3.83%,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 红利所致。 2、 应收账款:公司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长18.25%,主要原因系账龄为 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变动 形成,上半年尤其是进入第二季度随着各项业务的开展,信用政策的实施造成了应收账款较期初有所增长;公司通过信息化等手段,严密监控信用交易过程,及时催收保障资金安全。 3、 预付账款:公司预付账款较上年末增长180.31%,主要原因系根据协议预付的计量业务分包费、 纺织品耗材采购款以及业务系统服务费增多所致。 4、 其他应收款:公司其他应收款较上年末增长29.28%,主要原因系年初缴纳生产经营场所租赁履 约保证金所致。 5、 在建工程:公司在建工程较上年末下降97.25%,主要原因系开展汽车内饰检测业务购置的设备 逐渐验收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所致。 6、 其他非流动资产: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较上年末下降39.96%,主要原因系设备到货验收入库,预付设备款减少所致。 7、 应付账款:公司应付账款较上年末下降10.06%,主要原因系应付房租物业费暂估款、实验室装 修改造工程款减少所致。 8、 合同负债:公司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增长70.32%,主要原因系根据协议预收检测等服务费增长所 致。 9、 应付职工薪酬:公司应付职工薪酬较上年末下降10.25%,主要原因系发放计提的绩效奖金所致。 10、 应交税费:公司应交税费较上年末下降11.84%,主要原因系应交企业所得税减少所致。 11、 递延收益:公司递延收益较上年末下降12.27%,主要原因系根据项目进度结转其他收益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营业收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52%,主要原因系子公司科泰斯于2024年开始进入清算状 态,报告期内无收入;另一方面原因系检测业务市场竞争激烈,同比业务量增长了 9.20%,但因量增价降的原因,收入同比有所减少。 2、营业成本: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94%,主要原因系子公司科泰斯处于清算阶段,同比成本费用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原因系技术服务费、修理费等下降所致。 3、销售费用: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5.17%,主要原因系结合市场开拓情况优化了成本结构,人工成本、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减少所致。 4、管理费用:公司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8.18%,主要原因系管理人员人工成本同比下降40.36%,因去年同期科泰斯清算支付了人员工资及遣散费用所致 。 5、财务费用: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0.08%,主要原因系根据租赁合同签订的租赁期限, 分摊的财务利息费用减少所致。 6、信用减值损失: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98.07%,主要原因系同比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有所 下降,计提的坏账准备减少所致。 7、其他收益:公司其他收益同比下降41.75%,主要原因系政府补助减少所致。 8、资产处置收益:公司资产处置收益同比下降22,650.95%,主要原因系子公司科泰斯清算处置固 定资产所致。 9、营业利润: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4.24%,主要原因系成本费用同比下降8.07%所致。 10、营业外收入:公司营业外收入同比增长2,150.92%,主要原因系收到退赔款所致。 11、营业外支出:公司营业外支出同比增长118.75%,主要原因系发生业务赔偿金所致。 12、净利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07.24%,主要原因系子公司科泰斯于2024年开始进入清算状态, 同比成本费用减少所致。 (2) 收入构成 务收入分类构成同比变化不大。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检测服务业务。其中检测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49%,一方面原因为子公司科泰斯处于清算阶段,报告期内无收入;另一方面因市场竞争激烈,业务量增长、价格下滑造成收入减少。耗材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96%,持续强化国家及团体标准样品的研发能力,深化渠道布局与市场拓展,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了耗材业务实现稳健可持续增长。其他技术服务收入同比下降8.05%,主要因认证等服务业务减少所致。 3、 现金流量状况 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826.18万元,同比增长31.10%,一方面原因系受子公司科泰斯清算 注销的影响,人员的减少导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9.41%;另一方面原因系公司持续降本,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下降18.18%所致。 2、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27.72万元,同比下降32.27%,主要原因系去年同期募投项目尚在建设期,并于2024年内顺利完成;报告期内固定资产等投资规模相应有所下降所致。 3、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58.71万元,同比增长12.62%,一方面原因受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的 影响,报告期内分配股利金额同比略有减少;另一方面受房屋租赁面积及结算周期的影响,报告期内支付的租赁费有所减少所致。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