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银行(601577)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本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发展思路,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12,473.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8%;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6,026.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6%;吸收存款本金总额7,591.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1%。 发展质效稳中向好。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132.4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9亿元,同比增长5.05%。 资产质量相对稳健。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17%,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309.71%,较上年末下降3.09个百分点;拨贷比3.62%,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一)县域金融深耕细作 报告期内,本行深入践行“做实县域”核心战略,围绕“网格金融+县域”“产业金融+县域”“数字金融+县域”“专业金融+县域”四大定位,全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县域金融发展“长行模式”。截至报告期末,县域存款余额2,484.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2.94亿元,增长6.10%;县域贷款余额2,291.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7.97亿元,增长13.80%。 “网格金融”扎根县域。完善网格服务体系,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与覆盖面。面向乡村医生、乡村干部等基层群体定制专属产品方案;围绕县域客群创新开展助农直播等特色活动。截至报告期末,县域客户数693.6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4.27万户。 “产业金融”链动县域。以“点-线-面”思维驱动县域金融产业破局。“点”上突破,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以“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为抓手,成立“县域产业金融生态联盟”,汇聚政、银、企、农各类优质资源,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线”上延伸,编制县域十二大产业图谱,指导县域支行提升产业链渗透。“面”上覆盖,萃取县域支行产业金融优秀案例、复制推广,实现“一县一链”模式铺展成面。截至报告期末,县域特色产业贷款规模207.86亿元。 “数字金融”激活县域。场景化服务拓客,创新“空地协同”链式拓客模式,打造春耕备耕、农资、农机等15个数字化赋能场景,推动服务向轻型化、场景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化经营赋能,实施全客群画像分析,打造县域信贷客群数字化经营样板间,提升营销与服务精准度。智能化风控提效,将数字化风控体系应用于贷款全流程,显著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与运营服务效率。 “专业金融”提效县域。对全行县域支行精准画像,出台“一行一策”行动计划,推动县域金融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存贷款、普惠金融、产业融合、机构资质等8大类别18家县域标杆行,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进一步提升本行在县域市场竞争力。 (二)零售业务进阶发展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深化零售发展转型,基础客群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客户精细化经营水平有效提升。截至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4,177.2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2.35亿元,增长8.08%。个人贷款余额1,920.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19亿元,增长1.33%。零售客户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4,913.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1.22亿元,增长7.94%。 基础客群更加巩固。重点推进代发工资、场景金融、社保卡发放等批量获客模式,深化社区网格化经营,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党建共联共建”等行动,不断延伸零售业务触角,持续扩大基础客群规模。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1,866.1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1.96万户,增长1.19%。通过数智化体系批量经营长尾客群,提升财富管理持续进阶。完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从产品、权益、团队、服务等方面,建立成熟的财富客户服务模式,持续提升财富客户服务体验。面向代发工资、呼啦收单、亲子客户、养老客户等重点细分客群,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服务策略。其中围绕“一老一小”两大特色客群,依托养老“超能力俱乐部”和亲子“布蕉绿俱乐部”会员服务体系,形成长行养老金融和亲子金融品牌。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财富客户数143.2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80万户,增长8.15%。 零售资产稳健发展。紧跟市场与客户需求变化,优化核心产品与客户体验,稳按揭大盘,强个消投放,提个经展业能力,加速推进数字化经营,提升服务效率。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个人贷款余额1,920.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19亿元,增长1.33%。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08.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66亿元,增长7.54%;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299.7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75亿元,下降0.25%;住房按揭贷款余额653.1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10亿元,下降1.23%。信用卡调优获客结构,与本地家装、美食等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开展营销活动,提振消费市场信心,提升用卡活跃度。报告期内,信用卡新增发卡3.19万张,累计发卡量352.71万张。 (三)公司业务稳住大盘 报告期内,本行精准贯彻国家及省市战略部署,深入落实“五篇大文章”,以金融活水推动对公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公司贷款余额4,049.2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4.53亿元,增长16.87%;公司存款余额3,107.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9.48亿元,增长4.00%;对公客户数45.11万户,较上年末增加0.49万户,增长1.10%。 产业金融精耕细作。深入湖南各地市大力实施“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走访“湘信贷”平台客户15,238户,截至报告期末,已为8,271户企业提供授信1,311.07亿元,实际放款514.23亿元。深度融入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聚焦工程机械、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核心产业链,依托“两单两图”机制精准对接省市重大项目及重点产业客户,提供全周期、全链条金融解决方案,有力支持省、市重点项目132个,新增信贷投放147.32亿元。 产品创新精益求精。场景建设方面,联合中国银联为湖南省总工会创新搭建“湘工惠”GBC生态闭环,独家推出“余额券”产品,上线三个月即引入2,890家企业,覆盖客群超20万人;联合银联商务公司为长沙市商务局搭建“以旧换新”国补审批系统并配套推出“国补贷”专案,覆盖800家商户,有效授信超5,000万元。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上线后已开立保函378笔、金额1.13亿元。报告期内,供应链金融投放93.71亿元,同比增长15.91%。国际业务方面,深耕跨境金融,积极亮相中非经贸博览会推动中非合作;拓展个人外汇业务线上渠道,突破服务空间限制,实现开户、结售汇、收付汇等业务通过手机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拓展成效显著,报告期内结算量同比增长64.11%。投行业务方面,优化主承销业务全链条管理机制,提升展业效率,加快业务落地,报告期内,累计主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2只,承销金额58.86亿元。 绿色金融精准发力。积极探索ESG风险管理,连续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进行绿色金融标准升级,持续优化绿色金融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管理模式进行智能识别和项目筛选,加强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聚焦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美丽中国建设、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截至报告期末,绿色金融贷款余额637.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8.85亿元,增长20.60%。 普惠金融精进服务。深度对接省市小微企业融资机制推荐平台,实现行内系统与平台直连、双向授权,持续推动普惠金融产品的数字化、线上化和智能化,针对细分市场的客群推出专属小微信贷产品。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22.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0%;普惠涉农贷款余额120.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7%。 科技金融做精做特。坚持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深耕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重点客群。聚焦管理机制、定价机制、审批机制、队伍激励机制四大机制,优化管理架构,实施专属FTP优惠;对重点客群实施差异化审批授权,推出优才贷、科e快贷等重点产品的尽职免责清单。截至报告期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867.21亿元。 (四)金融市场持续发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本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与区域发展的核心定位,全力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投资创利稳中求进。针对债券市场低利率、低息差、高波动的三重挑战,通过科学统筹资金调度与精准把握交易时机,实现投资规模与收益的双提升。截至报告期末,金融投资余额5,232.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1%,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1,824.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07%。负债端通过拓宽同业合作渠道、丰富负债产品体系,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同业负债平均利率降至1.80%,较上年同期下降39个基点。 服务区域提质拓面。本行从产品创新、渠道建设、客群深耕、系统升级、队伍培育及机制完善六大维度入手,全面增强区域服务竞争力。报告期内“长赢+”同业合作平台加速迭代,产品货架扩容至400只以上;通过做实营销、做强交易、开展“打卡湖南”调研活动,为机构投资者精准对接超50家湖南优质发债企业,全方位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理财业务稳中向好。理财业务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细分客群,丰富产品谱系,拓宽资产配置,推动投研深度融合,通过多资产多策略提升产品收益,加强客户投教服务,不断提升理财业务质效。报告期内,理财产品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1.43%。 托管规模快速增长。报告期内,本行深度整合行内资源,优化协同机制推进精准拓客,持续挖掘业务场景,提升运营能力,实现托管规模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托管规模534.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4.34亿元。 (五)金融科技提质增效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科技引领,聚焦数字金融,以数字化创新激活业务动能,全面推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 深化数字金融布局。本行锚定“现代生态银行”建设目标,通过打造“金融+产业+生态”模式深化数字化转型实践。数字化经营领域,着力打造区域最优票据平台,持续提升同业资源的流量带动能力;数字营销领域,加快建立统一权益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营销工具矩阵、丰富产品货架供给;数字风控领域,持续完善风控全流程处理机制,在风控模型方面引入司法、公积金、社保、收支流水等外部数据,在授信审批场景探索大模型能力智能应用,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总分支深度协同加速推进场景金融项目落地,打通政、企、客户生态闭环。稳步推进信贷核算系统、全面预算系统、本外币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设。 筑牢数字金融底座。设立大模型实验室,构建AI算力池,深度适配Deepseek、Qwen等主流大模型,建成全行大模型基础应用中台,打造智能问答、智能问数、智能报告、智能图像四项通用化AI能力。高质量完成滨江数据中心和望城数据中心在线扩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实现零故障、零中断、零重大缺陷。持续聚焦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对标ISO20000、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等行业标准,围绕变更优化、应急优化、标准化操作等方面持续完善,顺利通过ISO20000认证。 户(MAU)达到273.78万户。报告期内,网络银行交易额17,863.66亿元,快捷支付签约客户数799.06万户,交易金额1,704.50亿元。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启动“6+1”数字化经营样板间新格局,覆盖商户运营、县域赋能、长尾直营、中小企业深耕、零售信贷数字赋能、政企生态升级、技术基建七大领域,升级搭建数据驱动、AI赋能与生态协同的立体化数字经营体系。 (六)风险防控全面加强 细化授信政策管理。紧密围绕国家最新政策导向与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逐一穿透式分析重点产业,出台产业指引及授信政策,以信贷资源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完善行业研究分析框架,提升行业研究的效率与深度。修订金融机构额度中枢偏好,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完善押品价值重估,推动押品价值重估由局部向全量扩展,由任务化向常态化、规范化转变。 强化产品级风险管理。完善产品风险监测预警熔断机制、风险策略评审机制、专案合议机制、风险后督机制,建立产品风险表现驱动的产品监测、预警、迭代的闭环管理,形成一道防线业务部门主动监测、完善产品,二道防线风险部门实时评估,全流程监测的协作模式。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严控新增风险,将常态化非现场检查与重点机构、重点业务(产品)专项现场检查相结合,提升风险监督检查的针对性;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扩充反欺诈手段,多措并举提升欺诈风险的识别和打击能力。强化存量风险化解处置,组建敏捷团队统筹全行风险化解及诉讼资源,完善不良资产转让、债转股、债委会等工作机制,一户一策、一品一策明晰处置措施。 强化风险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合规文化建设活动,推动合规文化建设走深走实;完善经营管理主体责任机制,重构合规经营考核体系,充分激发一道防线风险责任意识和合规经营理念。全方位提升人员能力,分层分类开展培养项目、训战项目,强化风险经理、授信审批、客户经理序列人员风控素能。 注:除非特别说明,本半年度报告中提及的“贷款”“存款”及其明细项目均为不含息金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