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弘股份(30069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二、第三产业需要进行节能以及绿色用能改造。在用电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以工商业为主的第二、第三产业需要加速低 碳转型,这也进一步推进了工商业储能市场在国内的发展。面向工商业及电网侧的储能市场,盛弘股份深度优化创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设计,针对电池大规模成组利用所导致的电池不一致性、环流性问题,盛弘首创多分支储能变流器,将多组电池分散接入储能变流器,减少电池簇并联,降低电池损耗,能够更大化利用电池,降低建设成本,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与效率。为了降低储能系统集成的难度和成本,盛弘股份将储能系统中所有电气的设计和设备全部集成到一个集装箱之内,为客户提供从商业模型计算、方案设计、电池电压设计、EMS设计到集装箱布局等一站式服务,客户只需安装电池即可直接进行使用。在2025年6月,盛弘推出了工商业储能旗舰新品 Sirius 135K,单品实现多国电压兼容与全球认证通配,通过系统技术配置与架构优化,全面适配高载能园区、孤岛微网及极端环境等典型场景,实现全场景适配。面向微电网应用,盛弘股份研发了光储一体机产品,专门针对无电地区微网应用。盛弘光储一体机集成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功能,可高效利用光伏发电,降低现场安装工作量,满足中小型微电网的光储一体化应用。同时盛弘通过自研的本地控制器,协调、控制所有系统进而快速部署,无需重新耗时再做大量设计。在2025年,储能行业仍有一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国内储能面对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激烈的价格竞争和区域分化严重等问题,尤其大储仅以新能源配储和独立储能为主等;海外方面,除去认证壁垒和本地化项目落地周期长等问题外,如欧洲的户储去库存压力导致的行业增长放缓,美国超预期加息导致的高利率引起投运延期、并网排队延期等问题,也为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困扰。公司已针对各类情况制定了新的发展策略及解决方案,力求在储能市场中平滑风险,解决问题,抓住不同市场的潜在机遇,在未来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开拓稳定的发展路线。数据中心储能是指通过电能存储技术(如电池、飞轮、超级电容等),在数据中心内部构建的能源缓冲系统,用于平衡电力供需、保障供电稳定性、优化能源成本,并支持可再生能源消纳。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智算中心产业生态加速进化,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的电力消耗不断提升,对于电力的稳定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数据中心配储是未来的优质增量市场。储能系统可以部署在数据中心内部或附近提供可靠的低排放电力,可以成为微电网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或与发电源结合使用,显著减少对电网所需的最大能源容量,允许数据中心以更快、更低成本的方式获得互连批准;储能系统也越来越多地取代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发电机组运营成本高且排放密集,而在备用应用中,储能电池能够实现电网支撑和黑启动等高级功能,使数据中心能够在电网停电期间独立运行;储能还可以增强电力网络,战略性放置的储能系统可以缓解电网拥堵,优化现有输电基础设施,并可以作为虚拟输电资产。 2021年,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 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 PUE(电能利用效率)要降至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更要严格控制在 1.25以下,同时绿色低碳等级需达到4A级以上标准。此后国家先后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构建起完善的政策体系。2025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首次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提出"面向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推动配置新型储能",为数据中心与储能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方向指引,标志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转型进入新阶段。IEA预测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攀升至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8%区间,较2024年基准实现超300%。根据信通院和智研咨询整理,2023年我国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已突破 1500亿kWh,预计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总量将超过4000亿kWh。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2027年间中国数据中心及5G网络电力需求将持续攀升,其电力消费占比有望从当前的3%跃升至6%,碳排放超2亿吨。面对高密度算力设施对电力系统提出的严苛稳定性要求,“数据中心+新能源+储能”的协同发展模式正脱颖而出,为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提供新路径。根据 GGII和智研咨询整理,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约 15.6GWh,同比增长19%,标志着储能技术正在成为支撑算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和智研咨询整理,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储能领域新增装机容量达7GWh,同比增幅达14.75%。同样预示着数据中心储能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战略机遇期。目前,数据中心配储行业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盛弘储能也积极迎接并面对行业的快速变革和发展,通过储能PCS为数据中心/智算中心提供可靠低碳的供电,降低客户的成本。未来的储能市场给盛弘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截至目前,盛弘已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在缅甸、印尼、泰国和非洲等无电弱电及偏远地区通过灵活的模块化储能方案,建设了一体化的储能系统,减少了安装和维护成本,为无电弱电地区带来光明,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针对欧美市场,盛弘为其需量电费管理与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为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安全标准,盛弘 30-1000kW全功率范围储能变流器产品均已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根据中国、英国、德国、澳洲和美国电网安全规范标准进行的测试和认证,并在美国加州和夏威夷州电网公司、澳洲清洁能源协会CEC及英国能源网络协会 ENA上进行列名,满足智能逆变器对电网的高级支撑能力。50~250kW系列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成为全球首款同时满足 UL、CPUC和 HECO相应规范的大型并网逆变器,并能同时满足并网和离网的应用需求。此外,盛弘股份储能实验室也同时成为Intertek和TUV莱茵所认可的实验室。 (4)电池化成及检测设备业务 根据研究机构 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 1545.1GWh,同比增长28.5%。从出货结构来看,全球新能源车出货量为 1051.2GWh,同比增长21.5%,由中国以旧换新政策的超预期落地及欧 美经济疲软及加息通胀等不利因素综合效应叠加导致;储能领域出货量 369.8GWh,同比增长64.9%,由中国新能源强配政策、央国企强化布局及储能成本不断下探,美国配储刚性需求叠加 ITC补贴的效果明显,及新兴市场多点爆发组合形成;小型电池领域出货量124.1GWh,同比增长9.6%,周期性趋势明显,ICT新一轮替换需求、新技术驱动及电动化,带动2024年实现止跌回稳。中国市场2024年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 1214.6GWh,同比增长36.9%,较2023年增速高2.6个百分点,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78.6%,出货量占比继续提升。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双碳目标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需求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锂电在一段时间内仍是主流应用技术。展望未来,EVTank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 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未来五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5%以上,因此预计全球锂电池检测及化成分容设备市场规模也将保持类似的增速增长。分容化成与检测环节中的控制和检测精度、长期稳定性可靠安全对电池生产制造过程的品质合格率效和检测精度、长期稳定性可靠安全对电池生产制造过程的品质合格率效和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影响。面对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司始终坚持产品为王的策略,立足技术进步和革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从初期的能量回馈、模块化技术,到现在的高频化、碳化硅、分布式、存储交叉等行业最新技术路线,公司规划了清晰的产品路标,做到了销售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在大规模实验室领域,建立一套大数据、信息化、高性能、安全的先进测试中心管理平台,可以大幅度提升人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盛弘在此领域率先推出产品和服务,实现工艺流程标准化、智能排配、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也可实现不同设备的接入和管理,公司也因此具备了实验室整体规划的能力。目前公司的测试设备产品基本覆盖了产线和实验室领域所有型号,涵盖了电动两轮、乘用车、商用车、储能领域的电池测试设备要求。电芯类测试设备从5V6A到5V1000A;模组测试设备电压从 60V到 200V,电流从 20A到 1200A;PACK测试设备方面,随着2020年底针对储能领域1000V系列测试设备的发布,实现了电压从200V到1000V,电流从100A到1000A的覆盖。随着公司在行业内的耕耘积累,公司的产品技术优势已经树立良好口碑,获得了众多优质企业的青睐。目前公司已为 CATL、亿纬锂能、ATL、比亚迪、小鹏汽车、国轩高科、长城汽车、远景能源等众多行业重要客户供货,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电池化成及实验室检测设备领域技术领跑者的地位。 2024年公司电池检测及分容化成设备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025年将继续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及机会,探寻行业内不同渠道的增长源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