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中新集团(601512)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公司高举中新合作大旗,坚守中新初心,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公司整体运营健康有序。
  (一)深耕苏州工业园区,全面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
  公司持续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紧扣园区中心工作,全力服务园区创新发展,助力园区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1、中新合作持续深化。作为中新合作载体,公司充分发挥中新合作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运营能力,持续提升中新“国际化走廊”承载力和影响力,促进中新两国科技、人才、投资的双向流动,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已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度、标识度。截至2025年6月,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累计签约包括中资企业海外总部、新加坡科技创新孵化项目、国际化科技创新项目等超170家,为园区引进高质量科技企业40多家。2025年7月,中新集团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顺利发行,由东吴证券与新加坡星展证券联合主承销,星展银行积极参与本次发行,以“本土金融力量+新加坡国际化资本”的组合,构建起中新金融合作的桥梁;中新集团旗下中新绿发与新加坡气候影响交易所、星展银行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国际碳资产开发和交易,服务中外企业、助力全球低碳转型。
  2、招商亲商成效显著。公司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招商主力军之一,聚焦园区现代产业体系,以高质量项目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新增内外资注册项目46个,注册资本约9.9亿元,其中外资约0.5亿美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为园区招引项目约2600个,落地科技类项目约680个,引进注册外资超191亿美元,引进注册内资超1606亿人民币。围绕园区“两产两进”,公司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博世中国新数据中心、丹佛斯应用研发中心、嘉盛先创苏相新厂、力特奥维斯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碧迪医疗制药系统亚太综合技术中心、亿滋苏州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开业。
  3、载体服务持续赋能。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研发办公、长租公寓等自有载体合计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载体保障。截至2025年6月,园区内自有载体入驻企业约370家,综合出租率约90%;自有载体内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8家。公司持续发挥产业链招商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示范项目,生态大厦获评2025年度苏州市“综合评价优秀楼宇”。
  4、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公司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继续为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提供优质保障。公司建设管理的金鸡湖夜光跑道项目获得2025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DesignAwards)全球照明设计类创新金奖;葑亭大道改造工程二期(渔泾河西-方泾路交叉口东)获评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星级工地;星明街对接通园路(苏惠路-金鸡湖大道)全线建成通车,改善了湖西片区南北向交通出行条件;沽浦路(中新大道-金胜路)完工通车,完善胜浦区域路网建设;城市更新项目文星公园、合众公园建成开放,为园区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提供了高品质的公共空间配套;娄葑南部片区区域规划基本形成,市政基础设施根据地块开发进展同步推进。斜塘项目金堰路以东区域道路全部建成通车,金堰路以西区域道路全面开工建设,其中东西向主干线东宏路已全线贯通,景观绿化及其他设施同步配套,有效改善区域交通和环境品质;协同完成人大附中苏州校区地块规划调整,支持园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6月,累计为园区建设道路近500公里,景观绿化1020余万平方米,城市配套超150万平方米。
  5、国际教育办学成果显著。苏州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2025届毕业生已收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多伦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大阪大学等91所世界知名高校的139份大学录取通知,并获得163万美元的奖学金,持续为园区提供一流的国际教育服务。
  (二)围绕国家战略,持续强化园区开发运营
  公司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在服务重大战略上担当尽责,积极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东西部协作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借鉴创新、复制推广中新合作的成功经验,推进产城融合园区和区中园高质量发展。
  1、苏锡通科技产业园
  2009年,根据南通市人民政府、中新集团、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商务总协议,由中新苏通作为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开发主体。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南通大桥北侧,总体开发面积约50平方公里。在产业园良好的发展基础上,为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要求,南通市委、市政府推进苏通、锡通园区一体化运作,于2020年成立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总体开发面积变为100平方公里,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园区已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智能装备、以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的生命健康新兴产业的“两主一新”产业格局,园区全域实现九通一平,城市功能配套齐全,成功入选“江苏开发区40年建设发展优秀案例”。
  2025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半导体新材料、智能输送设备、储能系统集成等一批项目。截至2025年6月,园区累计引进372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1298亿元。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苏通乐园新晋为南通文商旅融合发展新地标,特色休闲文旅片区、国际综合服务片区和滨江生态休闲片区协同发展,五星广场等部分区域已开放,蝶恋花海、狼山探索湾项目有序推进。
  2、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2年4月,中新集团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关于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商务总协议,由中新苏滁作为开发区的开发主体。该项目是公司第一个跨省合作的产城融合园区开发运营项目,位于滁州市东南,规划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为解决产业用地空间不足,保障区域长期发展,2023年向东跨过马滁扬高速扩展5平方公里拓展区。经过十多年开发运营,连续第7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进入30强,园区已成为滁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典范。
  园区坚持高端、外资、品牌招商战略,围绕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已成为滁州乃至安徽省外资集聚区。2025年上半年,园区新签约超级电容、精密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先进陶瓷材料等一批项目。截至2025年6月,园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405个,总投资额约1026亿元,其中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69个。持续优化亲商环境,通过搭建产业链互动生态圈,推动众多科技项目落户,打造区域标杆企业服务品牌。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区域商气人气不断集聚,邻里公园开园迎客,体育公园即将对外开放,东望湖公园已完成基础施工。第三座邻里中心——双城路邻里中心建成招商,苏州公园商业街主体结构封顶,文体中心已完成招标,科创中心、苏滁公舍二期建成运营。
  3、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
  2018年12月,中新集团和嘉善县人民政府签署商务合作协议并正式启动实施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由中新嘉善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该项目是中新集团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布局,也是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一个落地的跨区域合作重大项目。项目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北部,与上海接壤,总规划面积约16.5平方公里。2023年12月,《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产业园约9.4平方公里已纳入城镇开发边界。自开园以来,园区围绕智能传感主导产业,深耕通讯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招大引强,园区智能传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025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智能电动工具、光电模组、汽车零部件等一批项目。
  截至2025年6月,累计引进63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340亿元,CPO光通信、长三角国家枢纽嘉兴算力中心等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依托企服中心平台,促进入园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入驻企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园区城市显示度不断提升,“七横四纵”主干路网有序推进,嘉善县市域铁路产业园段已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外联内通的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商务楼(含酒店)项目已全面封顶,将打造成为园区和嘉善北门户的城市地标。
  苏州外国语嘉善学校已完成方案设计,并将启动开工建设。充分利用智慧城市运营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城市运营管理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绿色生态开发,魏俞线获得嘉兴市优秀园林工程奖,努力打造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绿色低碳园区。
  4、中新昆承湖园区
  2022年9月,中新集团和常熟市政府、常熟高新区签署中新昆承湖园区商务总协议,以轻重资产结合的创新模式深度参与中新昆承湖园区的开发建设。该项目位于常熟高新区西部,规划面积46.4平方公里,打造集数字科技、新能源两大产业极核,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苏州北部低碳创新城。
  自2023年1月开工以来,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准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024年11月,中新昆承湖园区写入《中新两国政府推进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合作愿景》并列入商务部《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支持项目。
  2025年上半年,为常熟高新区新增航天激光通信科技、半导体设备及新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助力区内低空经济、半导体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补链强链。截至2025年6月,为常熟高新区累计引进30个项目,总投资额约59亿元。园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低碳科技岛道路、河道陆续完工,中新创智岛河道完工、一期道路加速推进,阿那亚创新街区一期河道完工。产业载体及公共配套设施同步推进,中新创智产业园A区、昆承科创港A区主体结构完成,低碳数字产业园、UWC+创新岛幕墙施工收尾;海吉亚医院一期主体结构封顶,昆承湖丰茂里商业综合体顺利开业,常熟理工学院正式更名为苏州工学院。持续为合作区域提供规划建设咨询和产业发展服务,全力将中新合作经验融合到中新昆承湖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发展中。
  5、苏银产业园
  苏银产业园是江苏宁夏两省区、苏州银川两地市探索东西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重大举措,园区规划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合作成立的银川苏银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为苏银产业园提供规划提升、招商引资、软件转移等服务。园区紧紧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银川市“三新”产业、“两都五基地”建设目标,聚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和装备制造等产业。
  2025年上半年,园区新增一批资源循环利用、人工智能、精密机械等项目。截至2025年6月,园区累计引进约134个项目,总投资额约551亿元。沙枣树众创空间获自治区众创空间A类评价,累计入驻团队36个、企业66家,助力区域科技项目孵化及创新发展。
  6、中新海虞花园城项目
  2013年9月,中新集团与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市海虞镇人民政府签订商务总协议,合作开发中新海虞花园城项目,由中新海虞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打造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宜局宜业、和谐发展的新型小城镇示范项目。项目位于海虞镇中心区域,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
  中新海虞花园城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地方文化保护,持续打造江南特色小城样本。
  区域配套不断完善,人民路扩建启动,镇区主干道优化贯通,“3分钟到高速、5分钟到高铁、8分钟到市区”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爱情溪岸花园二期主体封顶,美伦雅苑室外配套施工。践行保护性开发理念,完成施家湾老宅迁建,再现古宅风貌。苏州外国语学校常熟校区牵手新加坡高校,开启国际教育新路径,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鱼尾狮公园对外开放,“十里绿环”形态逐步展现,“家在园林中”居住氛围日益浓厚。
  7、中新鸷山桃花源项目
  2014年10月,公司与张家港市凤凰镇人民政府签订商务总协议,合作开发中新鸷山桃花源项目,由中新凤凰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该项目位于凤凰新城核心区以南,规划面积约1.58平方公里。
  中新鸷山桃花源坚持保护性开发,施行“一山一策”,结合鸷山特有自然资源,尊重原有地块自然肌理,恢复鸷山“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生态,区域内配套不断完善,温泉酒店、月夕民宿室内装修中,南湖蓬莱和北湖石庭步道贯通,鸷山公园已成为市民主要的休闲体验地之一,区域面貌焕然一新。
  8、苏州宿迁工业园
  2011年1月和10月,中新集团与宿迁市人民政府、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开发协议,项目位于宿迁市耿车镇、双庄镇通湖大道以东105公顷区域以及双庄镇通湖大道以东区域总面积77公顷的区域,目前开发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
  (三)不断提升区中园开发运营综合实力
  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落地区中园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约81%。其中,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内,累计落地区中园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约92%,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载体保障。
  中新智地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聚焦苏州工业园区及大市范围,通过新项目获取、定建代建、目正式开工建设,打造集研发、制造、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高端化具身智能产业集聚区,成为绿色化、数字化园区的新标杆。项目获评“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中新智地当选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单位。截至2025年6月,中新智地累计落地区中园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陆续交付常州、镇江、南通、嘉善、江阴、句容等区中园项目52.6万平方米。产业招商方面,持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2025年上半年引进青蜂科技、永坤科技等企业5家。截至2025年6月,累计引进企业42家,其中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瞪羚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超50%;已交付区中园项目综合出租率约78%。
  同时,中新智地持续强化资本运作能力,2025年6月,首单区中园类REITs成功发行,产品整体规模5.8亿元,票面利率2%,创全国类REITs产品历史新低,区中园开发运营业务实现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顺利实现了投管退的业务闭环。参股平台中新园瑞2025年4月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累计落地4个产业园项目,在建在管面积约85万平方米,将“基金+运营”的模式贯彻于产业园项目全周期;中新园舍参投的苏州富隆智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累计落地蓝白领公寓项目1个、立项2个,建筑面积合计约18.8万平方米。
  公司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的中新智慧园一期和苏锡通科技产业园的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共约20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投入运营后,已吸引了商米科技、台湾泰将半导体材料项目等高质量项目入驻,出租率分别约85%和86%,为科技创新优质项目提供载体平台。
  公司中新联科舒城电子产业园共约8.5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投入运营后,已吸引了英力电子、安徽舒适、六安鸿安信等优质企业入驻,综合出租率约82%,为新能源汽车、储能、智慧家电、消费电子等产品的配套表面处理项目提供载体平台。
  (四)强化两翼,板块联动赋能园区开发运营主业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坚持以产为核、以绿为核,开展多层次产业投资布局,加快绿色业务发展。
  1、产业投资
  围绕以产为核,编制新质生产力产业图谱、产业基金投资图谱,优化投资策略,动态规划和实施投资业务,进一步管控投资风险,不断提升投资能力,有效推动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2025年上半年,持续发挥投招联动优势,基金新推荐有效招商项目源28个,新增落地项目16个。科创直投方面,紧扣新质生产力,投资苏州工业园区及走出去园区内的优质科创类企业,新增贝耐特和睿理新能项目。
  截至2025年6月,基金参投方面,公司已累计认缴投资外部市场化基金52支,认缴总金额约44亿元,促成123个招商项目落户园区及走出去园区,其中苏州工业园区74个,走出去园区49个,拉动总投资761亿元。基金(不含母基金)所投项目中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超300个,上市和已过会项目34个。科创直投方面,截至2025年6月,累计直接投资科技项目42个,合计投资金额5.98亿元,拉动总投资99亿元。
  2、绿色发展
  围绕以绿为核,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立足园区绿色发展方向,聚焦绿色发电、绿色减排、绿色服务等绿色业务,打造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绿色低碳园区。
  绿色发电方面,分布式光伏电站资产规模稳步扩大。以中新绿能为发展平台,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坚持质在量先;持续深化渠道合作,和港华能源投资、协鑫智慧能源、新加坡益阁新能源、双杰电气、旭杰科技等行业内知名企业成立公司联合拓展光伏项目。2025年上半年,中新绿能、中新春兴新增并网157MW,累计并网626MW,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区域,持续为500余家优质企业提供可再生清洁电力。
  绿色减排方面,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处置、危废处置业务稳步推进。2025年上半年,中新联科处理工业废水58万吨,同比增长8%;中法环境积极推进相城区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上半年共处置污泥11万吨;中新苏伊士、和顺环保上半年处置危废2.4万吨。
  绿色服务方面,近零碳园区建设、碳资产交易等业务初见成效。中新绿发牵头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获评近零碳产业园,同步推进建设金光科技产业园近零碳园区,助力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参与浙江、江苏两省绿电交易,累计完成105个项目建档立卡;完成苏州碳普惠平台注册,14个项目加入碳资产管理账户。稳步推进光伏电站自主运维业务,中新智业在运维电站283MW。持续推进协同合作平台打造,积极拓展生态圈,以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集中能源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等方式,为企业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上半年中新远大集中供冷9521MWh。
  持续做好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公用事业,提供安全可靠民生保供服务,助力提升营商亲商环境。水电气业务稳定运营,集中供热业务稳步增长。
  (五)优化内部管理,推动公司经营健康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内控制度、绩效考核、经营风险等动态管理,筑牢风险防控体系,公司运行健康高效。坚持高层次引才、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打造高效专业团队。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营造干事创业的企业氛围。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转至中新集团(601512)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