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云光(688400)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整体经营情况概述 凌云光业务布局以光技术为基础的机器视觉与光通信两大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引领性、高性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2025年上半年,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宏观环境和行业周期分化走向,公司得益于在“视觉+AI”核心能力的突破,在核心技术产品化和应用规模化取得较大的成果,AI算法能力的提升在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装备、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等多系列产品线均实现落地并获得客户较好的反响,带动了公司在消费电子、印刷、新能源等多行业业务的增长,进一步验证了公司以AI为核心驱动的战略正在逐步落地。另一方面,公司提前卡位的具身智能创新应用亦在上半年获得不错的进展,技术验证与客户场景同步打开,为进入下一个应用量级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具体经营情况如下:1、长期深耕迎阶段性成果,收入与利润同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部分下游行业温和复苏,叠加AI算法从技术优势加速转化为产品优势,公司实现主营收入13.6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5.73%,营业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28.12%,主要得益于:(1)将技术优势升级为智能化能力突出的新品,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公司在多行业的市场占有率;(2)并购JAI后的协同效应及海外战略拓展影响,境外收入实现1.65亿收入,同比增长64%,海外战略持续推进实施;(3)规模效应初步显现,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受非经营性收入下滑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10.10%。 展望未来,AI算法在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能源等领域的持续落地,使公司“视觉+AI”方案的跨行业领先优势更加突出;具身智能的新赛道布局与JAI的深度协同,将进一步放大增长动能,对公司中长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AI驱动产品创新与升级,多领域应用迎来规模化拐点 在报告期内,公司在多行业取得了较好的业务进展: (1)消费电子产业在OLED加速落地与AI技术持续突破的双重驱动下,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49%;视觉系统方面,依托领先的AI算法,在保持既有优势份额的基础上,紧贴客户对品质升级和操作简易化的需求,推出一系列创新型视觉系统,赢得头部客户广泛认可。在设备端,公司抓住OLED新一轮周期,并紧扣客户“提质增效”的质量升级需求。以自研相机与AI深度耦合,在屏幕点灯环节实现替人增效的价值跃迁,实现了份额的提升;公司凭借技术优势锁定外观检测制高点,市占率稳居外观检测赛道前列。公司最新发布的屏幕外观检测设备可较好满足客户最严苛的标准,充分彰显了公司硬核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行业引领地位。 (2)当印刷产业全面驶入数字化、智能化深水区,公司以AI深度学习为核心,升级优势产品,并借此继续深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垂直化应用,叠加书刊市场的深入渗透、国际市场的关键布局,上半年公司在印刷领域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速达68%。 在产品端,发布VisionPrint8检测系统,能够做到在产品抖动、材料拉伸变形、套印变化等复杂工况的情况下,检测精度/检测速度提升400%,突破浅缺陷检测难题;同步加速产品标准化进程,加速出海节奏,国内市占率与海外影响力同步推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侧,公司积极打造在物流、软包、彩盒多个细分领域的垂直应用,并以“视觉+AI”优势切入书刊这一新的细分赛道,合力推动公司印刷业务持续高质量增长。 (3)公司抓住锂电池扩产周期,发掘在锂电池生产安全性检测及关键环节质量检测的痛点和需求。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新能源行业实现收入4,69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其中二季度环比增长138%。继极片检测系统、毛刺在线全检系统之后,公司将F.Brain深度学习的AI算法与视觉方案深度融合应用在锂电行业,持续拓宽产品矩阵:针对硬质异物刺穿蓝膜引起短路起火、电解液漏液引发的模组报废等行业难题,打磨锂电外观检测设备—漏检率<0.1%,过检率1.6%,故障率<0.5%,为电芯外观缺陷提供零盲区、低误判的AI解决方案;聚焦极耳翻折不当导致的自燃风险,推出锂电池极耳翻折检测装备—漏检率<1%、过检率<1%、故障率<0.5%,可精准识别极耳撕裂、翻折等缺陷,彻底解决人工检测一致性差、效率低的痛点。目前,上述两款设备均已完成头部客户现场验证,并于上半年批量供货。随着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新能源业务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4)具身机器人正处于“创新启蒙”向“产业深耕”的战略转折期,相关商业化应用也进一步成熟。公司全资子公司元客视界自2024年第四季度切入该赛道,2025年上半年元客视界受益于具身智能应用扩展及Lustage升级带动,收入同比增长28%,其中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单品收入增长188%,成为支撑元客视界业务的重要支柱。公司深度卡位人形机器人“采集—训练—量产”全周期,已与行业TOP级机器人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苏州、北京、杭州等多地机器人数据采集/训练中心形成合作。在数据采集端,FZMotion针对性解决了高精度捕捉与防遮挡场景下的数据连续性难题,通过技术创新将数据精度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并通过源头减少后期数据纠错成本与重复采集工作量,使得采集效率提升30%以上。系统兼容主流仿真平台,全面打通数据从生产、处理到价值转化的完整通路,破解行业“缺高质量数据、跨本体迁移”的核心难题。在量产端,为人形机器人量身定制出厂检测体系,以关节角度误差≤0.1°、末端执行器精度达亚毫米级的性能,深度解析与核心零部件性能映射,构建出厂检测与性能评估标准,为出厂质量评估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元客自研的LuStage光场重建系统,作为北京市科委支持建设的重点项目,可实现完整捕捉空间中光线的方向、强度、颜色等多维信息,通过算法重构具有“可调节角度、可聚焦、可测量深度”的光场数据。公司围绕不同精度与场景需求,已构建H3D数字人制作系统、S4D体积视频生产系统、F7D人脸光场重建系统多个专业子系统,广泛服务于清华大学、中科院、支付宝等百家科研与高校机构,支撑其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应用。 (二)持续加码“视觉+AI”研发投入,助力多产品线迭代创新 公司锚定“视觉+AI”技术深水区,持续加码底层先进视觉、AI算法研发及应用产品转化,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18亿元,研发强度依然保持领先。依托 F·Brain深度学习算法平台,公司在智能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装备三大产品线上不断提升AI渗透率:1、自主相机多领域优势凸显,AI赋能“会思考”的智能器件 公司依托自身在相机积累的优势,结合JAI的优势相机,形成线阵相机、面阵相机、棱镜相机、多光谱相机、智能相机较为完备的产品矩阵,能够覆盖众多工业智能制造应用下游。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JAI的交割后,公司积极采取行动推动整合计划落地,推进双方在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公司成像方案的横纵向延伸奠定基础。当前,公司的自研相机在多领域具备领先的成像优势,在亚微米级高分辨成像、高精度成像、高速成像、3D景深成像、颜色识别检测等成像方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助力公司机器视觉多产品线的升级。面向器件端集成化、智能化的趋势,公司结合自身在AI算法的优势,推出集图像抓取、成像、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速线扫相机,服务高带宽、高速度,兼具高灵敏与多光场能力,可在边缘侧实时完成算法处理并将结果直送控制中心,并已投入应用。 2、视觉系统聚焦“新”环节,多款新品完善方案矩阵 公司通过多维度、领先型的视觉技术和全行业领先的AI算法能力构建了体系化的近10个专业化视觉系统,覆盖主要解决方案场景,建立覆盖整线制造关键功能的多元产品和方案,具有快速响应、易维护、免运维的特点。公司以新变革、新应用、新方向为主导,建立AI在视觉系统应用的新量级: (1)进一步提升视觉系统解决复杂类缺陷的定位、检测、分类与字符识别等难题的能力,保障极低漏检率,具备较好的检出量化能力; (2)以“AI+3D”构建在3D应用的核心控制点,形成集点云预处理、高精度抓取定位、空间重构、3D路径规划、3D检测、专用检测工具等八大战略控制点,形成3D点胶、3D无序抓取、3D异性组装等解决方案,在多领域落地应用; (3)以严苛的质量提升和易用性为核心方向,打造基于ODS(成像一致性)的产品标准化模组、螺丝模组、2D涂胶等智能模块,升级视觉系统智能化水平。 公司在视觉、算法等技术层面的模块化提升驱动了视觉系统的标准化,利于将单一领域领先的产品力拓展到更复杂、多行业的应用中,扩展解决方案应用范畴,逐步从单纯以资源投入的项目型增长,转化到以专业化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驱动的可持续经营方式。 3、以AI能力深度重构智能设备 公司在消费电子、印刷、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为行业内头部客户提供智能装备,以“视觉+AI+自动化”能力在各个工业下游辅助客户改善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良率。随着视觉成像和AI等底层技术的深度融合,公司的智能设备实现以下突破: (1)突破检测局限,深度解决行业中的极限检测难题,如用突破人眼检测的小弱浅缺陷、原有技术能力无法触达的检测环节/材质、同步实现高精测精度和高检测效率等;(2)结合AI智能算法与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缺陷自动分类与分级,支持按客户标准灵活设置出货等级和处理策略,实现差异化分级处理和精准品控管理;通过AI智能缺陷分类精准区分相似缺陷,屏蔽干扰,抑制过检,保证检测的有效性。 (3)突破外观检测难题,在1-3分钟内,实现高达120+项缺陷的微米级检测,检测效果和效率超越40-50个工人同时工作量级,有效抑制不良品流入到下个环节/市场,避免给客户带来更大规模的经济损失。 (4)从2D智能检测设备走向3D检测设备,公司采用3D视觉+AI算法的方式解决在工业制造中的3D检测和测量,对精密制造环节中点胶工艺起到视觉引导、精密喷射、在线检测和智能补胶的作用,构成全流程闭环质量控制体系。 4、FZMotion3.0升级提效,标定多领域应用升级 在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具身智能、无人系统、动捕动画三大场景,对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进行迭代,以全场景适配、快速标定、稳定追踪等进阶能力,进一步强化产品竞争力。针对具身智能,进一步研发支持Manus惯性手套与FZMotion融合的手指光惯捕捉方案,以实现高效率、高稳定的灵巧手捕捉,90%遥操作采集直通率。针对无人系统,全新UI实现场景化菜单,三步创建刚体,易用性大幅度提升;支持分布式架构,可实现大场景空间划分。针对动捕动画,升级人体结算器,动作精度和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常规动作90%直出率,全面刷新动画产能与品质的上限。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