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氏眼科(30110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眼健康政策驱动行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等相关政府部门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老年眼健康管理、综合眼病防治政策的不断出台,全 生命周期眼健康行业不断发展,国人对眼健康的关注及消费支出也逐渐增加。同时,AI智能助力医疗服务的升级,数字发展的意见 提供高质量的儿童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建立覆盖从出生至成年的完整发育周期的行为发育监测和健康管理体系。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出生缺陷筛查。围绕儿童体格生长监测、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眼保健和口腔保健等方面,强化儿童全周期保健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托育服务机构的保健业务指导,增强学校、幼儿园的儿童常见病预防保健能力,针对儿童时期常见的“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心理行为异常、贫血、龋齿等健康问题,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加强监测评估,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加强对儿童慢病、肿瘤的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2024年03月04日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疾控局综合司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开展第 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 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校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 2次视力监测制度。宣传教育月期间,各中小学校开展 1次视力监测,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寒假返校后视力变化情况,及时将视力监测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医教结合,医校协同,支持和指导医疗机构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加强学生视力检查和咨询指导,指导视力不良学生及时矫治,帮助改变不良用眼行为和习惯,做到近视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治。各地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开发推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保障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各地疾控部门要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2024年03月13日 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央网信办等 9部门 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 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部门协作,形成跨部门联合监督执法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医疗执业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规范医疗服务行业秩序,其中提到“规范民营医院发展”。 2024年 03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与公立医院一同构建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意见 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2024年04月28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 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 鼓励提供互联网诊疗。鼓励各级医院规范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在线复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便捷性。同时,市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要强化互联网诊疗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质量安全。2024年4月30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通知 组织眼科义诊活动。组织辖区内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适时开展线上或线下义诊活动,进行眼科常见病的咨询、筛查、问诊和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派出眼科专家及技术团队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开展儿童眼病筛查、视力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儿童眼保健服务。各医疗机构可结合自身互联网医疗资质情况开展线上义诊活动,根据当地的眼科疾病特点进行适宜眼病的咨询,引导科学就医。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眼病早期筛查中,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2024年 5月 国家教育部2024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 制定远视储备公共卫生技术指南,开展远视储备相关标准前期研究。 开展儿童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支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近视防治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依法依规处理违规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活动的社会组织。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儿童青少年眼科疾病相关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逐步提高用药保障水平,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阶段性评估,研究进一步扩大儿童青少年近视中医药干预试点。2024年06月03日 国务院办公厅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推进数字化赋能医改。深入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推动健康医疗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医疗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整合医疗医药数据要素资源,围绕创新药等重点领域建设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综合监管。制定促进和规范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2024年08月01日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 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增强医药服务可及性。积极创造条件,将自愿申请且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结算范围,推动实时结算。大力推动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含电子社保卡)、移动支付等数字化医保服务应用。强化部门联动,加快补齐短板,分类精准施策,优化参保结构,提高参保质量,维护群众依法参保权益,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2024年9月27日 国家医保局 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 表示要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管理。文件指出,医保部门将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对相关人员进行梯度式记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 分,累计达到一定分值时,将暂停或终止其医保支付资格。2024年11月01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商务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 关于印发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鼓励外商独资办医的国家政策主要包括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二)行业发展概况 1、市场规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国民用眼时长显著增加,导致眼科疾病患病率持续攀升。其中, 近视、干眼症、白内障已成为我国前三大眼科疾病,且呈现持续增长和年轻化趋势,对公共卫生和国民健康构成严峻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从2000年的 1.26亿人增加到了 2.96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 10.2%上升至 21.1%;65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 2.16亿人,占总人口数达 15.4%。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与年龄相关眼病持续增长,老花眼相关治疗需求也将不断提升。白内障虽然仍以老年人群为主,但发病年龄的提前趋势已经显现。高度近视人群的白内障发病明显早于普通人群,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年轻化,也使得相关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年龄不断下移。根据灼识咨询预测,2025年我国将有1.51亿白内障患者。国家政策以提升国民眼健康意识为重点,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特别提出要关注老年人这类重点人群,并在规划中提出多条有关白内障防治的方针,敦促各项措施的落实以提升白内障复明手术能力,有望推进中国县医院白内障复明手术能力的提升,以期到2025年 CSR达到 3500以上的阶段性目标实现。除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传统眼病诊疗市场的增加,视光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灼识咨询与沙利文的数据, 2015年至2022年,中国眼视光市场规模已由 710亿元增长至 1,212.8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 8.5%,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人民币 1,409亿元。从细分的医学视光市场来看,民营机构又将为市场增长提供强大动能,2015年—2019年,民营机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 14.3%,2020年至2025年预计将保持 12.0%的复合增速,高于市场平均增速。同时中国屈光手术市场具备较大增长潜力,随着中国屈光不正手术治疗的普及,中国屈光手术市场预计保持快速增长,据灼识咨询数据,预计市场规模从2015年 59亿元逐年攀升至2025年的 725亿元,复合增速达 28.51%。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1.9%(其中,小学 36.7%,初中 71.4%,高中81.2%),近视率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近视问题过去主要发生在学龄期儿童,如今在幼儿园阶段就已开始显现。更值得警惕的是,高度近视人群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眼底病变风险正在累积。2018年 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 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70%以下。干眼症已经从传统的"老年病"转型为"现代生活方式病"。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的长时间注视,让都市白领、在校学生甚至青少年群体成为干眼症的新主力军。办公室的空调环境、不规范的隐形眼镜使用、熬夜刷手机等不良习惯,都在不断加重眼表的损伤,使得干眼症状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年轻化。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统计,干眼症在亚洲的患病率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的患病率约为 21%至 30%。据此估算,中国干眼症患者数量约为 4亿人左右。 2、医疗改革持续推进,对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2024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继续推进,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 DIP(按病种分值)付费 2.0版方案正式落地,DRG/DIP付费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覆盖。2025年1月27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 室关于印发〈按病种付费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2025版)〉的通知》,明确了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具体要求: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将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和医保基金的全覆盖。医保支付改革通过集采降价和支付标准限制显著降低了医疗费用。改革促使医院更加注重医疗质量的提升,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推动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由于上述医疗终端价格的管控,对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保持良性发展提出了挑战。 (2)集中采购政策加快落地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进药品和 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2023年 11月,国家组织了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首次将人工晶体纳入国家层面的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此次集采覆盖了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类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幅度达到 60%。集采结果于2024年 5月开始在全国多地落地执行。人工晶体集采不仅显著降低了患者负担,还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和发展,促进行业的优化整合,驱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国产晶体市场占有率,促进白内障手术可及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 (三)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 发布多项政策,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医疗信息化的深度应用。例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要推动健康医疗领域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集采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的质量监管。相关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还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服务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技术的发展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在眼科医疗行业,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耗材质量的提升,诊疗服务的水平也性化定制用户手术方案,同时,全变量控制和可视化精进手术结果,很好地消除验光设备差异、验光技术差异、手术设备差异和医生技术差异,实现“四差趋零”,助益患者获得更精准的矫正视觉。ICL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一代的 ICL晶体材料和设计,能够提供更优质的视觉体验,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眼部解剖结构,提高视力矫正效果和手术的安全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应用:如 enVista Envy全视野人工晶状体,能提供连续的视力范围,改善患者的远、近视力,提高生活质量。基因检测在眼科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遗传性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以及基因治疗靶点的筛选。通过分析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如 MYOC、OPN1mu、TGFBR1等),为近视、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提供精准诊疗依据。基因检测技术可用于慢性眼科疾病的管理,如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检测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机制并制定干预措施。根据 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球眼科AAV基因治疗市场销售额达到了 0.5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 3.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30.5%(2024-2030)。 (四)行业竞争格局 眼科医院按照经营主体可分为公立眼科医院和民营眼科医院,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整体仍以公立为主。据中投产 业研究院资料统计:眼科医疗服务流程易于标准化,降低对眼科专家的依赖程度,更易实现连锁化运营。2019-2023年,国内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 945家增长至 1674家(包括公立和民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8%;预计到2028年,国内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以 14.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3126家(包括公立和民营)。其中,公立眼科专科医院从2019年的 55家增长至2023年的 65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1%,民营眼科医院从2019年的 890家增长至2023年的 1,609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5.4%,民营眼科医院占比远高于公立眼科医院;预计到2028年公立眼科专科医院以 4.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83家,民营眼科医院以 13.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3,044家。近年来,消费者对眼健康重视度不断提升,而随着消费者对眼视光诊所的信任度提升和眼科诊疗需求量的增加,促使传统眼镜零售企业向视光中心和眼科诊所等延伸,由单纯的售卖眼镜及相关产品向为用户提供整体的视光解决方案升级。据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眼健康行业研究报告》披露,检索企查查“眼科门诊、眼科诊所”发现,截至2023年,我国私立眼科门诊和诊所的数量已增至 3843家,2021-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14.9%,我国眼科门诊正在显著性发展与扩张。眼科门诊正朝着品牌多样化、资源精细化、服务便捷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竞争格局将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民营机构凭借更高的灵活性和市场敏感度,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同时促使眼科机构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技术创新。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致力于创始人构建的“智慧光明城”目标,秉承“奉献社会、百姓信赖、创新引领、共创幸福”的核心价值观,是 司在辽宁、北京、重庆、成都、海南、广州共拥有 127家眼科服务机构,其中,沈阳何氏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国际眼科理事会眼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辽宁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 (二)主要经营模式 1、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 公司通过二十余年实践,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由初级 眼保健服务、二级眼保健服务、三级眼保健服务组成,以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便捷患者为主要特征。初级、二级、三级眼保健服务功能分别定位为预防与康复、常见眼病诊疗和区域疑难眼病诊疗。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较好地适应了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资源“全国分散、地区集中”的市场格局,有效解决了服务区域半径问题;同时通过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下级医院患者可以转诊到上级医院或得到专家会诊,优化了资源配置,方便了患者就诊。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有利于公司合理配置医护人员、诊疗设备等资源,发挥公司在医疗技术和经验、医师培训体系以及品牌、区域复制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有利于眼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证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2、公司统一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购药品、医疗器械以及镜架、镜片等视光材料。为保证公司的议价能力和规模效应,公司采用集团统一 组织招标、竞争性谈判和询价等方式来确定产品供应商目录。公司下属的各分子公司根据采购需求分别与公司确定的合格供应商签署采购合同。为保证公司能及时、稳定获取高质量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公司建立了供应商准入制度、合格供应商目录,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供应商资质和产品持续符合公司要求。 3、集团管控管理模式 公司要求做到风险管理全面覆盖、全程预防、全员参与。公司建立并完善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的包括但不限于战略、 品牌、产品、运营、财务、数据、人才在内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推行定期专项风险识别与测评,全面规避经营风险。作为集团控股型公司,公司一方面通过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临床诊疗路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等,实现集中管控,共享采购渠道、医疗资源,保证诊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进而保证整体医疗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建院流程、专业人员配置、设备配置等医院复制模式,实现业务快速布局,不断产生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针对视光服务,公司对视光门店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业务指导和采购管理。按照视光门店设置场所和功能,公司视光门店可分为医院店、门诊店与验配店。医院店设置于医院中、门诊店设置于门诊或诊所中,由门店所在地的医疗机构管理;验配店主要集中于沈阳地区,由何氏视光管理。 4、“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就诊模式 为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特别是满足广大眼病患者在眼专科领域的纵深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效率,公司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线上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药品配送、数字化健康管理等服务。提升院前、院中、院后的连续性便捷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将服务延伸到互联网医疗市场,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管理体系。公司依托互联网医院和大数据平台,搭建智慧云医疗平台,推进智慧“眼管站”建设,深度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医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推进创新技术应用下沉,推动近视防控模式、糖尿病慢病管理模式落地,提高基层慢病监测能力和眼病预防能力,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5、数字化+AI赋能的诊疗及管理模式 本集团以“降本、增效、拓边界”为核心目标,通过数字化转型与 AI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医疗全链条的智能化 体系,重点在以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 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如自动化屈光检测仪、数字化眼底相机)实现精准数据采集,结合 AI辅助诊断技术,提升基层筛查效率。同时,依托数字化社区筛查系统,替代传统纸质化流程,实现患者全链路数据追踪与管理。 (2)精准化客户运营 基于 CRM(客户关系管理)与 SCRM(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构建患者标签体系,针对不同需求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如精准宣教、复诊提醒及增值健康管理方案,从而提升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 该模式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了从筛查、诊疗到随访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 (3)数据资产体系构建 整合 HIS、CRM等 12大系统数据,建立“患者-诊疗-设备-耗材”四维数据图谱,打破数据孤岛,为精准医疗决策提 供底层支撑。 (4)数据中台驱动战略 搭建标准化业务中台,实现临床服务、视光服务等六大业务模块全链协同;数据中台整合电子病历、影像检查等数 十类数据源;智能应用场景拓展至导诊、诊疗辅助、会员营销等八大领域。 (5)AI赋能临床服务整合优化 深度整合 AI辅助诊断系统,建设眼科专科 AI影像云平台,开发多模态数据融合决策系统,生成 3D眼健康数字孪生模型,并升级智能硬件,提升检查准确率和数据丰富度。在角膜塑形镜验配方面,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的 VST 设计的算法模型,在角膜塑形镜验配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一模型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从而提高验配效率,使患者更快地获得最适合自己的角膜塑形镜。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辽宁蜻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项,分别为全自动视网膜血管曲率分析系统、全自动视网膜血管直径分析系统。 (6) 基因与 AI技术赋能的糖尿病眼病数智管理新模式 在基因技术指导下精准控糖,制定个性化慢病管理方案,借助 AI技术联通医院与家庭,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糖尿病眼病防控效率,与省级、基层医疗机构共同组建“沈阳市糖尿病眼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 (三)报告期经营情况分析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95,633,818.0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5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398,159.61元。 主要原因系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导致公司收入和毛利有所下降。公司在创新业务、数字化 及研发项目方面投入较大,相关成本费用支出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白内障业务报告期内,各省市开始全面落地白内障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叠加医保 DRG/DIP支付方式的改革等因素,传统白内障手术的收入和利润空间降低,公司白内障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56,639,965.93元,同比下降23.61%。毛利率为 37.59%,同比下降4.13%。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一方面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推广飞秒激光白内障等高附加值术式,同时满足中高端患者使用多焦点人工晶体的需求,增加中高端白内障项目的比例,提升该项业务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对高毛利的屈光业务与视光业务的投入和发展,降低传统眼病在收入中的占比。 2、视光业务 报告期内,客户消费意愿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公司视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64,686,807.75元,同比下降5.82%。 毛利率为 43.09%,同比下降5.30%。 视光业务包含多个项目,如近视防控、AI眼脑训练、角膜塑形镜、多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等,这些项目能够科学指 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在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公司于报告期内通过差异化技术推出了定制化的“昭晰镜片”和防控方案升级后的“365近视防控体系”,不断巩固视光业务的市场地位。与普通离焦眼镜不同,昭晰镜片需依据青少年个体的屈光状态、散光轴向等数据进行定制设计和加工,从而形成稳定的离焦区与散光信号刺激区,充分延缓近视发展,实现“量眼定制”的个性化近视防控。“365近视防控体系”这一精准防控方案以“精准”为首要原则,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视力检查数据为每个孩子定制个性化防控方案。这种定制化服务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防控模式的不足,提升防控效果。该体系涵盖近视发展的全周期,包含预防、预警、控制和干预,可提供持续的管理服务,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此外,公司在近视防控中融入人工智能、基因诊疗等尖端技术,例如提供近视、高度近视基因检测服务,科学预测儿童青少年近视风险,并依据基因检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3、屈光业务 报告期内,屈光服务市场呈现“高端增长、中低端承压”的格局,受到消费能力下降、价格竞争加剧以及市场需求变 化的影响,公司屈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17,645,271.28元,同比下降9.08%,毛利率为 43.40%,同比下降1.45%。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凭借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屈光手术专家团队,发挥在技术创新、学术引领、服务模式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升级屈光手术术式,包括 AI智+个性化飞秒手术、微创全飞秒精准 4.0-VISULYZE等。其中 AI智+个性化飞秒手术,通过 AI技术精准获取角膜像差数据,构建可视化个性模型,结合阿玛仕 1050RS准分子激光机超高速发射频率,基于 Foresight系统,直观展示不同像差优化方案及光区设计效果,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开启 AI数智化手术新变革。 4、互联网诊疗业务 为响应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部署,通过完成互联网医院平台升级,构建智能医疗服务体系。本次升级通过技 术架构重构与生态化服务延伸,实现三大核心价值突破: (1)全流程效能优化与成本管控体系 通过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了诊疗响应效率的持续提升。依托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和跨 区域医疗资源协同平台,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 (2)全周期患者服务生态建设 创新打造的全病程管理平台实现了术后患者的全程追踪与服务覆盖,建立了 24小时全天候的智能服务体系。通过精 准健康管理系统的深度应用,显著提升了患者触达率与服务粘性。 (3)创新业务模式与数据价值挖掘 医保移动支付系统的接入优化了医疗服务支付体验。同时,与智能硬件厂商深度合作共建的眼健康监测平台,不仅 拓展了服务场景,更实现了医疗数据资产的持续沉淀与价值转化。 5、加盟连锁业务 2024年公司视光加盟连锁项目正式落地的第一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创新的管理模式以及品牌影响力,何氏眼 科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公司融合了基因检测、人工智能、数字化远程服务等先进技术,为加盟商提供全方位的赋能支持,涵盖品牌、营建、技术、合规等领域。截至报告期末,累计签约加盟商 29家,签约区域分布在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江苏省、江西省等。 6、设立产业基金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与沈阳盛京天使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投资发展有 限公司等机构共同投资设立“沈阳眼康英才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规模为 5,000万元人民币。公司通过该基金加快眼科医疗技术创新、眼科器械、眼科药物等眼健康全产业链布局。报告期内,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与深圳市招商国协贰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茅台招华(贵州)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设立“招华(贵州)健康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规模为 79,700万元人民币。公司通过设立产业基金,以眼健康为切入点,加速在新一代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布局。这有助于增强公司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此外,借助产业基金,公司能够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9,563.3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5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39.82万元。主要原 因系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导致公司收入和毛利有所下降。公司在创新业务、数字化及研发项目方面投入较大,相关成本费用支出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报告期内公司因新设、注销主体导致合并范围发生变动,具体信息详见“第十节、九、合并范围的变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研发费用 18,105,528.86 12,623,576.49 43.43% 为加快研发项目的推进,公司加大了核心技术人员及研发团队的工时投入,导致研发费用增加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 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闭角型青光眼手机裂隙灯筛查及创新疗法研究 1、评估手机裂隙灯和 AS-OCT的相关性,以及手机裂隙灯对可疑房角关闭的诊断效能; 2、评估手机裂隙灯筛查闭角型青光眼的 准确性,利用 DL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准确预测可疑房角关闭的眼前节结构。 3、研究基于手机裂隙灯前节图像评估深 度学习算法对闭青筛查的准确性,利用DL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准确预测诊断可疑房角关闭的眼前节结构。 进行中 为解决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前节特征筛查诊断工作的顺利完成,减轻医生工作量,为进一步实现手机裂隙灯在社区或基层医疗机构筛查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数据。 本研究借助方便快捷的手机裂隙灯获取眼前节图像,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及机器深度学习,找到眼前节图像的相关指标,进行闭青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研究 1、探讨疾病在随访过程中视盘 OCTA血流参数的 临床使用价值,讨论其是否可作为该疾病的主要随访检查之一。 2、评估中国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和泪膜 的改变,以及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经损伤及眼表炎症的变化情况; 3、探究大鼠模型玻璃体内注射 JQ1(一 种针对 BET家族蛋白的高效,选择性抑制剂)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进行中 1、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 2、本研究观察贫血与增 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预 后关系,对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收集 RVO继发 ME进 行抗 VEGF治疗,并随访影响; 4、临床应在控制患者血 糖水平的基础上重视血糖 波动水平,并制定相关防治措施以降低 DR的发生率和减轻 T2DM并发症的损害 为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近视防控干预方案研究 1、通过与单光眼镜比较,评估两种环带柱镜调制框架眼镜减缓近视进展安全性及有效性; 2、视频和裸眼 3D技术融入到弱视训练 软件中,通过玩裸眼 3D游戏,观看裸眼 3D视频来治疗弱视,趣味性强,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3、探索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眼轴长度的 生长发育规律,分析近视发生发展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可适用国人的儿童眼轴长度和其他屈光发育相关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研制近视相关风险预测模型,助力降低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 4、通过东北地区入校筛查的眼健康相关 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变化及近视发展的危险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5、评估空气污染物暴露对儿童青少年近 视的影响,为从环境方面预防和控制青 进行中 1、制定儿童青少年分年龄的屈光参数常模和近视风险预测模型,为制定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综合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2、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 趋势及危险因素; 3、获得空气污染物对近 定量证据; 4、对比青少年群体在使 用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单光框架眼镜和角膜塑形镜后的视力改善程度。 相关近视治疗研究提供方案参考及依据,提升医院知名度少年近视提供参考依据; 6、一项关于 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近 距离工作诱发的短暂性近视和近视进展的疗效评估; 7、对比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周边离焦镜框 眼镜、单光框眼镜和角膜塑形镜后的视力改善程度。干眼的前瞻性治疗研究及干眼药物研发 1、评估 3%地夸磷索钠局部滴眼液治疗糖尿病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评价中药颗粒联合人工泪液组在干眼 症患者的有效性; 3、通过评估强脉冲光(IPL)治疗干眼 后泪液中淋巴毒素α(LTA)水平的改变,了解 IPL治疗机制及治疗周期; 4、一项关于比较蒸发性干眼的非药物治 疗方法的研究方案; 5、研制一款治疗干眼的中药制剂,为我 市及周边地区居民和患者的眼健康提供优质的院内制剂; 6、验证简约中文版 OSDI问卷在中国干 眼人群中的应用; 进行中 1、验证 3%地夸磷索钠局部滴眼液治疗糖尿病干眼患者能够提高泪膜质量减缓角膜神经丢失; 2、探讨中药联合人工泪 液方法治疗干眼患者干眼 症状以及眼表参数改善; 3、探讨 IPL治疗干眼的 抗炎机制; 4、研制出治疗干眼的中 药制剂; 5、开发缩短版中文 OSDI 问卷,为干眼的主观症状评估提供更高效的选择 相关干眼治疗研究提供方案参考及依据,提升医院知名度眼健康管理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其平台搭建目的是为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深度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医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推进创新技术应用下沉,推动近视防控模式、糖尿病慢病管理模式落地,提高基层慢病监测能力和眼病预防能力,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研 建立起创新型智慧化诊疗体系,以最低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完成对常见眼病一站式早期筛查与干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常见眼病患者的数据库,研究和制定筛查方案及临床干预技术规范体系,做到及时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的视力损伤。 联合何氏产业开发的眼科智能筛查设备,应用于社区常见眼病筛查,提供智能化眼健康服务。由 RS1基因突变导致的性连锁遗传视网膜劈裂症患者自然病史研究 收集由 RS1基因突变引起的性连锁遗传视网膜劈裂症患者自然病史,总结归纳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自然病史规律,分析 RS1不同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和临床表型的关系。 在研 发表论文 1篇 探索基因技术引领的精准医疗眼科新模式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睫状体沟到沟距离为基础的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尺寸选择 开发一种新的 ICL型号选择的公式,并验证所选 ICL型号的准确性。利用公式来指导术前 ICL型号的选择,增加术后获得理想拱高的比例,减少拱高过高引起的更换 ICL的比例,避免由此产生的高眼压以及角膜内皮受损的风险 进行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的睫状体沟到沟距离来选择合适的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尺寸,以解决 STAAR在线计算公式尺寸选择不准确的问题。开发一种新的ICL型号选择的公式,并验证所选 ICL型号的准确性。 本研究旨在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的睫状体沟到沟距离来预测术后拱高,以优化术前 ICL尺寸的选择,降低术后不良拱高的发生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术后并发症的形成机制,为手术后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准确的指导。新型智能设备在眼科临床应用研究 1、对比传统裂隙灯显微镜联合拍摄系统拍摄的影像和智能手机联合新型智能手机附件镜头拍摄的影像,两者在泪膜破裂时间的测定及角膜塑形镜荧光素评估的各项指标中是否存在差异及设备的可操作性; 2、使用一种新型的智能手机附件联合智 能手机筛查白内障,判断智能手机及其 进行中 1.寻找一种更轻便、易操作、易普及的设备。2.支持并指导基层医院会诊工作。3.支持社区筛查工作。4.方便大数据的收集。5.支持 AI辅助自动诊断。 智能手机附件携带方便,经济投入低,使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眼病筛查工作成为可能附件筛查白内障的有效性近视防控平台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设备、AI等技术手段,结合集团近视防控业务经验,为用户打造一个集数据监测、科学建议和定制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已上线 完成集数据监测、科学建议和定制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上线并正常运行。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视光业务的用户体验,通过近视防控统一的数据管理,为视光业务发展提供数据依据,工具支持糖尿病管理系统 建设何氏糖管家管理平台,实现用户糖尿病慢病持续管理 已上线 完成平台开发上线,持续支持业务需求开发交付。 慢病管理系统,实现用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逐步实现从事后治理转变为事前干预。蜻蜓 AI眼筛查人工智能算法软件演示版 人工智能赋能业务场景,解决医疗资源区域不平衡问题 已上线 完成演示版软件用户端、操作员端、TV端、后台端上线且功能运行正常。 可解决医疗资源区域分配不平衡问题,减少人工投入,降低成本全民阅读力测评 通过阅读内容提问方式测试阅读能力 已上线 完成全民阅读力测评上线以及业务需求持续开发支持 视力训练小工具,测评用户专注力并分析,进而给出改善建议何氏健康供应链平台 何氏健康产品供应链系统上线,支持供应链体系建立 已上线 完成何氏健康供应链平台商城小程序上线以及业务需求持续开发支持 构建集团供应链,实现集群优势,提高平台议价能力,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提高利润率、品牌价值。眼底和裂隙灯图片管理软件 注册一款二类医疗器械,用于合理合法的进行眼底和裂隙灯图像的收集,同时深度学习算法能自动计算出杯盘比值可以为临床医生赋能。 已经取得上海所检测报告,并通过医疗器械现场体系核查,进行最终的注册资料审评。 预计 25年年中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 拿到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后,可以开展大面积的数据采集工作,为将来的深度学习数据采集提供便利条件。适用 □不适用 2024年进行研发人员调整,优化整合研发人员工作内容及研发时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适用 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 5、现金流 (1)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减少 6.40%,主要系收入减少带来的现金流量减少所致; (2)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减少 5.51%,主要系购买商品支付的货款、支付的各项税费等减少所致; (3)报告期内,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加 90.85%,主要系多次购买短期结构性存款到期赎回所致; (4)报告期内,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加 507.68%,主要系多次购买短期结构性存款及投资基金公司等现金流出所致; (5)报告期内,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减少,主要系同期收到少数股东投资款所致; (6)报告期内,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减少 9.86%,主要系支付分配股利款项减少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差异,主要系调整非付现费用所致。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目2024年12月31日 账面余额 账面价值 受限类型 受限原因 货币资金 1,292,849.56 1,292,849.56 使用权受限 保证金合计 1,292,849.56 1,292,849.56 - -(续上表)项目2023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 账面价值 受限类型 受限原因货币资金 1,062,457.69 1,062,457.69 使用权受限 保证金合计 1,062,457.69 1,062,457.69 - -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报告期 末募集 资金使 用比例 (3)= (2)/ (1) 报 告 期 内 变 更 用 途 的 募 集 累 计 变 更 用 途 的 募 集 资 金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用途及去 向 闲 置 两 年 以 上 募 集 资 金 金 资 金 总 额 总 额 额 2022 首 次 公 开 发 行 人 民 币 普 通 金余额为 人民币 69,541.86万元(含 利息),其中用于现金管理的余额为34,655.29万元,其余存放于募集资金账户。 0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126号)同意注册,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50.00万股,每股面值 1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 42.5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129,625.00万元,扣除与本次发行有关的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116,431.13万元。上述募集资金于2022年3月16日到位,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上述募集资金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容诚验字[2022]110Z0006号”《验资报告》。本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了专户存储制度。本报告期已使用募集资金总额 7,488.99万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 69,541.86(含利息),其中用于现金管理的余额为 34,655.29万元,其余存放于募集资金账户。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2)/(1 )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1.沈阳 何氏医 院扩建 项目2022年03月22日 1.沈阳何氏医院扩建项目 生产建设 是 13,700 13,700 3,423%2025年12月31日 不适用 否2.何氏眼科新设视光中心项目2022年03月22日 2.何氏眼科新设视光中心项目 生产建设 是 23,450 23,450 2,554%2026年03月31日 -1,5642,252用 否科新设医院项目 年 03月22日 京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 建设 .69 .69 .25 0% 年 03月31日 2,3074.重庆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2022年03月22日 4.重庆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 生产建设 否 3,5370%2021年06月30日 -1,7606,4735.何氏眼科信息化建设项目2022年03月22日 5.何氏眼科信息化建设培育期,所处行业竞争激烈,收入不及预期。同时承担了未来区域扩张布局的人员贮备成本及品牌建设投入成本。2.辽宁睿目商贸有限公司新建项目未达到预计收益的说明:受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以及合作品牌渠道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销售收入不及预期,同时线上推广费用支出较大。3.海南何氏睛彩商贸有限公司跨境电商项目未达到计划进度及预计收益的说明:国家监管政策变化,导致部分商品入关监管趋严,导致国际商品不及销售预期,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调整了商品采购进度。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适用2022年8月29日,公司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议案》《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向全资子公司注资的议案》,同意全资子公司辽宁睿目商贸有限公司进行注资。独立董事、监事会对上述议案发表了明确的同意意见,保荐机构对上述议案发表了核查意见。2022年9月15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 2,600.00万元向海南博鳌何氏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筹建海南何氏睛彩商贸有限公司。2023年1月10日,公司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的议案》,同意使用超募资金 6,530.92万元用于“数智化基础建设项目(一期)”。2023年4月25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 20,00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023年8月29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投项目投资金额、实施方式并使用超募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增资并用于购买房产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不超过 6,200.00万元对全资子公司大连何氏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增资,增资资金全部计入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大连何氏使用本次增资资金不超过 6,000.00万元购买大连中山何氏尖端眼科分院(原名为大连何氏眼科医院中山卓越分院)经营医院用房,拟使用本次增资资金不超过 200.00万元用于支付相关房地产评估费和相关税费。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存放于相关银行募集资金专户。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2023年8月29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何氏眼科新设视光中心募投项目”部分实施地点的议案》,同意公司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何氏眼科新设视光中心项目”部分实施地点进行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2023年8月29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何氏眼科信息化建设募投项目”部分实施内容及建设期限的议案》,同意公司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何氏眼科信息化建设项目部分实施内容及建设期限进行变更;《关于变更部分募投项目投资金额、实施方式并使用超募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增资并用于购买房产的议案》,同意变更募投项目“大连何氏眼科医院中山卓越分院项目”的投资金额、实施方式并使用超募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增资并用于购买房产的事项。2023年9月28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沈阳何氏医院扩建募投项目”设备采购内容及建设期限的议案》,同意公司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沈阳何氏医院扩建项目”设备采购内容及建设期限进行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公司于2022年8月29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合计人民币 82,323,432.86元。上述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的情况,已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验证并出具容诚专字[2022]110Z0103号《关于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支付发行费用的鉴证报告》。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公司于2022年8月29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北京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重庆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结项,并将结余募集资金 2,307.48万元(含利息,具体金额以转出日为准)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独立董事、监事会对上述议案发表了明确的同意意见,保荐机构对上述议案发表了核查意见。上述议案于2022年9月15日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募集资金结余形成原因主要系:北京和重庆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募集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本着合理、高效、节约的原则,从项目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审慎地使用募集资金,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对项目费用的监督和管理,降低项目建设的成本和费用,节省了资金支出;另外项目在置换期外使用了部分自有资金,导致募集资金结余。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 69,541.86万元(含利息),其中用于现金管理的余额为 34,655.29万元,其余存放于募集资金账户。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不适用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 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 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4年04月29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 w.net/) 网络平台 线上交流 其他 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w.net/)参与本次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以问答形式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业务发展、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线上交流 详见巨潮资讯网,2024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01)2024年08月30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西南证券、安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 公司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 详见巨潮资讯网,2024年8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02)2024年09月09日 各机构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中信证券、泰康资管、中信资管、相聚资本 公司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 详见巨潮资讯网,2024年9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03)2024年11月12日 深圳中信证券策略会及腾讯会议方式 实地调研 机构 中信证券、长城基金、东方红资管、前海开源、招商基金、嘉实基金、申万宏源证券、景顺长城基金、华夏基金 公司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 详见巨潮资讯网,2024年11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04)2024年11月20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中金银海(香港)基金、诺泉私募基金、赢仕私募基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证券辽宁分公司、远东宏信 公司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 详见巨潮资讯网,2024年11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05)2024年12月06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北京英安私募、天算量化、北京融盛私募、明世伙伴私募基金、众妙资本、财智聚私募、北京博润银泰、景星资产、航天半岛高新创投、东北证券研究所 公司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 详见巨潮资讯网,2024年12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006)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