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东峰集团(601515)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指标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升级,聚焦主业经营,通过精细化运营与资源配置优化,亏损幅度显著收窄,经营质量呈现实质性改善,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60,396.67万元,同比下降12.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0.53万元、同比减亏52.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31.60万元、同比减亏79.33%,主要系由于公司及子公司汕头东峰消费品产业有限公司所属合营企业的两只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估值本期较上期大幅回升,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同比增加,以及非经常性收益本期较上期大幅下降;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54.51万元,同比大幅改善,主要系公司上期业务转型、收入和业务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与部分资金限制。
  (二)经营情况分析
  近年来公司所处细分行业面临一定的挑战,同质化低效竞争态势持续加剧,导致市场整体毛利率承压,行业利润空间遭受较大的挤压。报告期内,面对行业性经营压力与竞争激化的多重冲击,公司在董事会及管理层的领导下,坚持“转型提速、重点投入、优化布局”的经营理念,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升级,加速优化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的资源配置,同时逐步按计划收缩各项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投资,强化现金流管理,充分聚焦核心主业,聚力提质增效,确保公司战略转型稳步前行,主要经营措施如下:
  1、新型材料业务
  新型材料业务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材料领域布局基础上,积极延伸产业链,布局半固态、固态电池隔膜及基膜等相关电池核心材料,产品涵盖复合铜箔、复合铝箔、泡沫铜以及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复合膜和电解质涂布工艺、新能源车用涂料和新能源电池汇流排等,同时持续推进板块内子公司及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并通过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与行业内先进单位的战略合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与技术攻关,加速公司向高技术含量的赛道转型。
  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的核心经营主体,产品主要涉及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隔膜等相关材料。博盛新材基膜产品涵盖从9微米到25微米的主流产品区间,并已完成10微米、7微米的薄型高强隔膜技术开发,具备量产能力;同时,博盛新材研发团队在传统基膜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于深加工涂覆隔膜的研发,深入探索涂覆生产的核心装置、设备及技术,推出了包括陶瓷、PVDF、LATP在内的多种涂覆产品,其中LATP涂覆隔膜可应用于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目前,相关涂覆产品已顺利导入量产阶段,其中散点式涂覆膜已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出货,矩阵式点阵涂覆膜已完成工艺开发并输出实验级样品,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此外,博盛新材生产团队对生产工艺及设备也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造,单线产能稳步提高,产品品质一致性显著增强,有效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内,随着博盛新材全资子公司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及盐城博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别在湖南娄底、江苏盐城投资建设的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及其他综合材料生产研发项目的产能有序投放,隔膜产品的交付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在与行业内主流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同时,新客户的开拓也正处于验证和导入阶段,后续将针对隔膜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推进市场开发。
  此外,报告期内博盛新材全资子公司江苏博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博盛”)以取得NQA颁发的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契机,持续拓展新能源电池导电排业务,加强与潜在客户的业务对接,积极进行样品测试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业务布局,形成新的业绩贡献点。
  报告期内,公司及博盛新材通过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着力推进新材料项目产业化,强化性的研发成果,目前双方合作在Chem.Commun.、Adv.EnergyMater.、SusMa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SCI论文4篇,并已申请四项发明专利,其中“无负极钠金属电池及其改性隔膜、改性隔膜的制备和应用”、“无负极钠金属电池及其改性集流体的制备和应用”、“一种无负极钠电池改性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另一项“改性集流体及其制备和在无负极金属电池中的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也已获受理并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公司与江南大学的合作项目中,重点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以天然材料及其提取物为基础,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阻氧、阻水、阻光、抗菌、吸氧,以及系列高阻隔功能的包装材料,面向食品活性包装、食品耐高温杀菌包装、医药包装、特种纸上游化学品、固态电池、消费电子等领域开展“硬卡替”核心材料的国产替代,目前相关材料已通过控股子公司鑫瑞奇诺、华健药包、福鑫华康等正式产业化落地,打通了“料—材—膜—用”完整闭环,显著提升了落地工厂的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在以往动力电池隔膜生产线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合作的复合集流体及涂布生产线升级项目也在持续推进,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攻克复合集流体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升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推动复合集流体产业的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无锡新材料研究院领先的科研设施和专业团队,围绕实现高阻隔功能材料自主可控,开展“核心料—专用料—改性料—各类功能新材料”的系统化研究,形成了包括耐双面高湿/热封防雾/抗菌等系列功能高阻隔新材料、耐水煮/蒸煮杀菌系列高阻隔新材料、无丁酮胶水/易揭胶等系列医用新材料、替PE淋膜防水防油可热封/无氟特种纸专用化学品等系列纸基新材料的自主可控。其中高阻隔新材料陆续通过控股子公司鑫瑞奇诺进行市场转化,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医用新材料通过控股子公司华健药包陆续进行市场转化;纸基新材料通过控股子公司无锡东峰供应链陆续向市场转化。
  同时,公司积极打通产业及供应链上下游,进一步整合资源向新能源综合材料端转型,全面进入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博盛新材的经营管理水平,与行业内领先的合作方开展合作,投入多款产品的开发,包括复合集流体材料、钠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固态电池基膜和电解质涂布工艺、CCS集成母排结构件等产品,进一步扩充公司新型材料的产品类别与覆盖面,积极优化在新能源新型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实现了对客户多产品、全方位的销售覆盖。
  报告期内,公司以全资子公司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平台,持续推进复合铜箔、复合铝箔及各类高附加值涂布隔膜的研发。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开拓新产品,同步推进以新型复合材料为基材的复合铜箔与复合铝箔项目,产品可根据客户要求制备,样品已送至下游头部电池企业测试中,目前已具备量产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与蓝廷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就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的研发和生产持续合作,公司正积极研发半固态隔膜与全固态基膜,并大力推进半固态复合隔膜产品的送样。双方正紧密协作,进行样品互测,并计划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探索合资、入股、设立产业基金等多种合作形式,以构建稳固且长远的战略伙伴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与三孚新科(688359)在复合铜箔/铝箔集流体等锂电材料领域持续合作,共同开拓新能源下游市场,进一步深化公司在锂电负极集流体领域的产业布局。
  作为公司新型材料业务板块的另一主要经营主体,报告期内全资子公司广东鑫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基膜业务领域持续加大产品的差异性研发力度,基于电子产品、建筑材料、家具、玻璃等多种领域,聚焦高性能材料产品的开发,并与新能源产业客户建立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功能膜业务领域,鑫瑞科技则致力于推进高附加值、高性价比且大订单量的产品开发,同时积极优化工艺组合与设备改造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相关业务快速增长。
  鑫瑞科技及其控股子公司汕头市鑫瑞奇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在汕头市濠江区投资建设的新型功能膜材料项目,截止报告期末已投资近人民币1.2亿元。该项目引进PE吹膜机、氧化铝镀膜机、高速涂布机等国际领先的薄膜生产设备,构建起完整的新型功能膜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
  产品矩阵涵盖单材化PE膜(包括高阻隔PE膜及MDO-PE基膜)、镀氧化铝膜、增强镀铝膜及涂布膜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高阻隔要求的工业包装领域,凭借可回收、去铝箔化、环保减碳及替代进口的核心优势,不断促进高端绿色包装产业链的升级。
  报告期内该项目涂布膜产品保持稳定生产,各类产品在客户端完成全面性能验证,业务规模逐步增长;镀氧化铝/增强镀铝膜产品已成功量产,产品性能稳定,已获得包括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客户的批量订单,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PE吹膜项目产线已建设完毕,其中首台PE吹膜设备已开始小批量投产并逐步拓展业务,并已成功开发出绿色可回收的单一材质MDO-PE膜及配套的高阻隔PE膜等系列产品,产品最终服务于国内外知名的包装企业及乳制品龙头企业等客户。
  报告期内鑫瑞科技致力于面向不同应用场景与不同阻隔等级需求的高分子、高阻隔膜产品开发,随着上述新型功能膜材料项目的实施,鑫瑞科技多年来在基膜生产、真空镀膜、高速涂布、高阻隔涂料配方等领域构建的自研技术优势得到充分整合,形成基于可循环高阻隔材料的完整产品体系。项目实施完成并达产后,鑫瑞科技新型材料业务在高阻隔产业链的布局将得到显著优化,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覆盖,进一步巩固在高阻隔绿色包装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支持新型材料业务板块各子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湖南博盛开展实施了“三层共挤14微米低孔隙率储能隔膜技术开发”、“高精度拉伸工艺技术开发”、“在线烘箱高温循环气流净化系统开发”、“干法隔膜36层高效拉伸技术”、“多层复合自动纠偏系统开发”等研发项目,盐城博盛开展实施了“高均匀性涂覆隔膜开发”、“高精度隔膜涂覆技术开发”、“高精度高平整度隔膜模具开发”等研发项目。博盛新材高度重视国产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现已成功实现多款国产原材料的批量投产,不仅提高了原材料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有效规避了供应风险,还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鑫瑞科技与肇庆学院合作开展实施了“阻隔增强型多层共挤膜研究与开发”项目,自主开展实施了“纳米改性高光BOPET封装膜研究与开发”、“复合改性高静电聚酯薄膜研究与开发”、“自流平微胶纹涂布技术研究与开发”、“铸造级光学改性车衣的研究与开发”、“光学微附反射型窗膜的研究与开发”、“量子炫彩隔热膜的研究与开发”等研发项目,鑫瑞奇诺开展实施了“耐高湿环保型高阻隔涂布膜研究与开发”、“PVA高阻隔抗菌膜研究与开发”、“抗静电高阻隔涂布膜研究与开发”、“抗拉伸PVA高阻隔膜研究与开发”等项目,多款高阻隔、高性能薄膜产品生产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高端汽车窗膜创新产品的开发也将有力赋能国内外汽车市场,持续提升鑫瑞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充分依托博盛新材在电池隔膜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客户优势和团队优势,结合市场态势有序增产,同时强化新品研发与优质客户服务,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有效控制经营成本,并抓住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优化在电池隔膜及其他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的产业布局,从而保证新能源新型材料业务板块的持续竞争力,同时公司也将加大投入力度,加速推进鑫瑞科技及鑫瑞奇诺新型功能膜材料项目的全面投产,引导鑫瑞科技及鑫瑞奇诺加强产品转型升级,在稳固传统基膜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能源、高阻隔、可降解材料等前沿领域。此外公司也将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两手抓,全力推动专项技术研究并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使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成为驱动公司业务发展的新动能。
  2、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行业
  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行业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关注并深度布局的领域,为进一步夯实公司产业基础,公司充分利用集团化和产业链的优势,积极做大做强I类医药包装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持续加大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投资力度,由全资子公司汕头东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收购控股子公司重庆首键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剩余25%股权,该项股权收购已于2025年7月完成工商登记手续,进一步提升对首键药包的持股比例至100%,首键药包已成为公司之全资子公司。
  公司通过前期对千叶药包、首键药包、华健药包、福鑫华康四家专业I类医药包装公司的并购以及投资新设东峰首键,已实现对PVC硬片、PVDC硬片、药用包装瓶、药用玻璃管、药用玻璃瓶、易刺铝盖、铝塑组合盖、药用SP复合膜、药用包装铝箔、成型冲压复合硬片(包括冷冲压成型铝、热带型泡罩铝)等多种药品包装材料的全面覆盖。公司充分发挥集团管理优势,以东峰药包作为公司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核心产业平台,通过对旗下医药包装业务板块各控股子公司的统筹管理,整合各控股子公司I类医药包装、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业务,从法规政策、技术研发、成本控制、运营质量、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为各子公司的发展赋能,在研发、生产、销售及客户资源等方面提升协同价值,切实搭建东峰药包医药包装产业一体化平台,有效覆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等医药包装重点区域,持续提升东峰药包在大包装产业板块的整体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依托“东峰药包”的产业平台化管理及品牌效应积极拓展外资药企在内的优质客户,提升产业规模,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为“东峰药包”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将I类医药包装业务板块培育成为公司支柱板块之一,并持续发力药用辅材、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赛道,进一步丰富公司战略版图。
  为进一步优化产能配置、加速产能落地,积极打造一体化的产能布局,控股子公司首键药包拟投资人民币4亿元在重庆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年产120亿只药用瓶盖及120亿只药用吸管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控股子公司东峰首键拟投资人民币5亿元在重庆市涪陵临港经济区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药用玻璃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控股子公司华健药包拟投资人民币5亿元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内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高阻隔药品包装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控股子公司福鑫华康拟投资人民币1.2亿元在江苏省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内取得项目用地并投资建设医药包装硬片生产项目,报告期内上述项目均按计划持续推进建设,进展情况如下:
  (1)首键药包“年产120亿只药用瓶盖、120亿只药用吸管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报告期内,首键药包持续推进配套设施建设、生产车间增加以及设备调试试产工作;(2)东峰首键“药用玻璃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已按计划完成了厂房主体建设与主要机电设备安装,后续将进行厂房收尾工作与设备调试,积极推进项目验收。为加快投产进程,东峰首键开展员工深化培训、质量体系建设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下半年办理完结所有相应手续,正式开启生产运营和市场开发;
  (3)华健药包“高阻隔药品包装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项目”:项目按计划推进办公楼装修工程、路面沥青铺设以及生产车间净化、机电安装、光伏、网络施工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工作;(4)福鑫华康“医药包装硬片生产项目”:消防水池、泵房等配套改造工程相继完成,后续将加快推进配套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I类医药包装业务板块除积极推进新项目的建设外,也将开发外资药企客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已与阿斯利康、武田制药、费森尤斯、Mayoly、史达德等多家外资客户展开合作,涉及PVC、铝箔、复合膜等多种产品,后续也将持续推进国内外优质客户的开发工作。
  随着公司医药包装业务板块客户结构的持续优化,与东峰药包为客户提供整体供应链的服务理念,公司将进一步匹配I类医药包装产品的未来产能规划,助力医药包装业务板块整体的提速发展。
  在国内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常态化推进、药包材GMP全面施行以及2025版《中国药典》正式落地等多项政策驱动下,医药包装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局,挑战与机遇并存。新版药典对药包材标准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技术要求,促使药包材企业必须全面升级检测方法、优化生产工艺,并重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符合药用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相容性要求。报告期内,面对行业新规范,公司药包板块高度重视药包材GMP的贯彻实施,各子公司管理层积极组织内部专题培训与深度交流会议,系统梳理并更新现有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药包材GMP的要求规范全生产流程,持续为下游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配套保障,为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赋能。
  此外,在医保控费持续深化与药品集采常态化的双重压力下,制药企业成本管控趋严,药包行业同质化竞争激化,行业面临上游原材料成本攀升、下游企业需求收缩及价格下行的多重压力。
  为此,公司通过集团化管理模式,引导医药包装板块各控股子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以及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与工艺升级,通过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强化公司I类医药包装业务板块的整体竞争力:
  千叶药包与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容器制备及成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按计划实施,同时自主开展实施了“防潮组合药用口服固体瓶及盖的关键技术研究”、“一种抗菌自清洁具有挤压瓶盖结构密封药品包装瓶的研究与开发”、“一种耐溶剂一次性易折口服液体瓶的研究与开发”、“药用高硬度PVC硬片动态共混精密成型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首键药包与长江师范学院、重庆首瀚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状元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聚丙烯饮用吸管改性和微孔注塑关键技术研究与智能生产体系开发”项目,目前已获重庆市企业科技联合攻关立项,该项目核心技术聚焦聚丙烯改性及微孔注塑工艺,开发出适配黏度>500mPas液体的高精度吸管,同步构建MES、QMS、SCADA等智能化生产体系,以“轻量化、高性能、智能化”解决传统吸管材料浪费、功能不足等问题。通过技术革新,首键药包将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关键设备国产替代,大幅增加生产废料的再利用率。该项目不仅为企业拓展出药用包装新的细分赛道,更使首键药包在涪陵实现药用玻璃瓶、瓶盖、吸管的全产业链配套,形成“一站式采购”核心竞争力,助力当地现代制造业集群建设,为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注入新动能;
  华健药包持续推动绿色工艺创新,报告期内实现无溶剂工艺、镀铝产品环保工艺等节能工艺优化,PTP铝箔胶自产项目已完成测试及小批量生产验证,成功实现胶水粘度优化,同时重点推进高阻隔材料量产工艺优化,进一步加强研发与市场的协同联动。
  未来随着医药包装业务板块各控股子公司新项目、新厂区的陆续投产,公司药包板块产品品类将持续扩充、产能也将有序释放,公司将着力构建“东峰药包”整合平台,覆盖全产业链,提供集设计、生产、仓储、物流于一体的药包材产品服务,并专注于医药包装产业链的“专精特新”,增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粘性、持续提升合作的频次及层次,吸引更多优质药企客户,持续提升外资药企客户占比,优化I类医药包装的客户结构,同时公司将继续支持医药包装板块各子公司在工艺升级和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推动产品生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稳固经营基础,为未来的可持续增长谋求新生态,加快将I类医药包装业务板块培育成为公司支柱板块之一。
  根据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的规划,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新型材料与I类医药包装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并适时对部分不符合战略规划的非核心业务、资产进行优化处置,加速资金回笼,为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等重点板块的持续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将继续深耕技术含量更高的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工艺,I类医药包装领域也将通过产能有序投放形成规模优势,进一步夯实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有效应对行业及市场的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原控股股东香港东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衢州智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衢州智威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份协议转让交易已完成,并于2025年6月9日完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证券过户登记手续。自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完成过户登记之日起,公司控股股东已变更为衢州智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衢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将以此为契机,积极融入衢州国资体系,依托控股股东国资背景,与股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地方资源、产业布局、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在新项目落地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方面的新机遇。同时,通过上市公司吸引优秀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向本地化产业发展,并进一步探索推动公司国资、民营等主要股东各自发挥优势所长,巩固持续经营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推动上市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公司也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转至东峰集团(601515)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