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星辰科技(832885)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关键节点,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战略,继续聚焦航空航天及军工、新能源、工业控制三大核心赛道,持续强化“产品+服务”的销售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益管理双轮驱动,全力推动经营效益与运营效能同步提升。1.经营情况概述 2025年,公司锚定三大核心赛道,以创新驱动与战略布局双向赋能,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优化市场布局与应收账款管理,推动经营业绩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0,328,322.3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1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1,768,686.0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为 21,450,947.18元,同比增长364.74%。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574,697,851.09元,较期初上升 7.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 392,855,657.67元,较期初增长3.24%。2.业绩影响因素
  (1)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得益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风力发电机组装机规模继续攀升,推动公司新能源伺服系统业务强劲增长,成为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面对行业内卷导致价格下行的压力,公司通过内部成本优化、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有效管控成本,成功实现新能源板块的收入扩张与利润增长。另外,航空航天及军工伺服系统业务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前期公司预研项目形成小批量化的生产,成为拉动整体盈利增长的核心引擎。该业务凭借高技术壁垒形成的产品竞争力和强客户粘性带来的稳定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市场地位。随着配套客户的军贸产品出口,公司的产品也销售到更多的国家。
  (2)应收账款改善
  针对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较长的行业性特征,公司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优化客户信用评级与结构布局,积极推进销售及回款工作。报告期内,部分长期未结清款项客户的项目顺利完成上级验收并支付货款,有效削减了本期的信用减值损失。
  (3)精细化管理释放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全流程成本管控,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在业绩强劲增长的驱动下,公司期间费用总额保持基本稳定,未随收入和利润同步大幅攀升。3.主要业务经营情况
  (1)航空航天及军工伺服系统
  公司在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装备控制、自动化及仿真平台等场景。报告期内,公司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1,199,059.23元,同比上涨 1.18%。在“十四五”强军战略深化、国防预算持续向装备现代化倾斜的背景下,公司依托在军工伺服配套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先发优势,已建立起高客户粘性的业务生态。 2025年度,公司重点推动配套层级由“部件级”(如伺服驱动器、双电机消隙系统)向高附加值的“总成级”(如调平系统、天线回转机构、电动调平、伺服转台、倒伏机构)战略延伸,旨在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市场渗透率,逐步实现从部件供应商向分系统供应商的转型升级,有效提升配套层级与市场竞争力。执行层面,公司围绕“技术提升”与“销售拓展”双线推进:①销售拓展:凭借在伺服领域多年深耕积累的品牌认可度及“专精特新”优势,着力扩大销售规模,重点提升装备业务体量;②技术提升:通过优化产品设计规划,提升产品及部件复用度,严控售后费用,实现降本增效。公司将持续聚焦总成级产品研发与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在高端装备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把握装备自主可控和全面升级的战略机遇。
  (2)新能源伺服系统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市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叠加政策的支持,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速度加快,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产品多元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等举措,在保证产品质量及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产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在巩固现有风电变桨驱动器及电机业务的同时,重点加大风电大功率变桨电机的市场开拓力度,加速推进变桨电机产品进入主机厂的配套体系;同时,积极开拓风电运维业务,布局电能质量等新兴领域。这些举措多管齐下,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成绩亮眼,实现营业收入 38,780,242.06元,同比增长205.31%。
  (3)工业控制伺服系统
  公司工业控制领域专注于为下游自动化装备客户提供以“高稳定性、高精度、快速响应”为核心优势的高质量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产品广泛应用于注塑机、油压机、内绕机等各类制造设备中。报告期内,该领域实现营业收入 19,229,758.21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在工业 4.0持续推进、设备智能化升级需求明确的背景下,伺服系统作为运动控制核心单元,其长期增长趋势具有高度确定性。2025年,公司持续深化细分赛道挖掘,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并通过提质控本策略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伺服产品;同时,持续优化产品线布局,采取更灵活的市场策略以捕捉细分领域的增长机会,提升市场占有率。在客户拓展方面,公司密切关注大客户动态及行业竞争态势,一方面稳固现有大客户关系并力争提升份额,另一方面积极从产品线和区域两个维度加大销售力度,开发新客户并拓展新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已在细分领域开发了多个新客户,后续有望扩大销售规模。4.财务状况截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 392,855,657.67元,每股净资产 2.31元,资产负债率为 31.64%,基本每股收益为 0.12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5.48%,流动比率为 2.3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521,134.83元。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健康,偿债能力强,资产结构稳健,风险可控,整体财务状况良好。5.股东回报报告期内,为回馈股东对公司的支持,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审议通过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以2025年6月19日为股权登记日,总股本 169,928,4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0.4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 7,646,381.97元,占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47.57%。
  (二) 行业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聚焦于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涵盖随动控制总成、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等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军工、新能源、工业控制领域,总体与宏观政策和经济周期紧密相关,无明显季节性特征。1.航空航天及军工行业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清晰方向,也深刻影响着军工行业的发展走向。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期间国防预算持续增长,2025年国防预算为 17,847亿元,同比增长7.2%,对我国装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布局的关键节点,军工行业迎来“存量订单交付+增量需求释放”的双重驱动周期。在国际格局演变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双重牵引下,军工行业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不断融入军工领域,推动着军工装备向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方向加速迭代升级。同时,国防建设的持续加强和装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军工领域对先进装备及核心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公司产品,如随动控制总成、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等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产品,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性能和可靠的质量,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配套层级也在逐步提升。这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市场地位。2.新能源行业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服务于风电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风电行业作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2025年,在《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政策影响下,新能源盈利模式面临重塑,刺激了行业“抢装潮”。受此驱动,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 5139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 4890万千瓦,海上风电 249万千瓦。截至2025年 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 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风电 5.28亿千瓦,海上风电4420万千瓦。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发电量 58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 93.2%。风电行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方案明确要求通过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撑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确保 2025—2027年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 90%的消纳红线。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将推动风电行业步入更加理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公司将紧密把握行业趋势,持续加大风电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力度,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3.工业控制行业 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复苏与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较2024年全年加快 0.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我国工业生产正稳健回归增长轨道。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其稳定增长为工业控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规模庞大且产业配套完善。当下,我国工业控制行业已构建起包含伺服系统、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的完整产业生态。在伺服系统领域,国产伺服品牌凭借自主创新与技术突破,实现了动态响应、位置控制精度等核心性能指标的显著提升。部分高端产品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足以满足国内众多行业对高精度运动控制的需求。而且,依托本土化供应链优势,国产伺服品牌在成本控制上更具竞争力,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服务,进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国产替代进程明显加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政策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设备更新换代节奏,并将智能制造装备列为重点推广领域。这一政策为工业控制行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有力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智能制造浪潮推动行业需求不断升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面对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公司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并积极拓展市场以扩大业务版图,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行业地位。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1)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54,597,236.02元,较上年期末上升55.64%。主要原因是本期营业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票据结算相应增加,应收票据余额上升。2)存货:期末余额为57,329,888.46元,较上年期末上升48.44%。主要原因根据原材料价格走势及后期需求预计,增加了原材料备货及产成品库存。3)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55,790,162.44元,较上年期末上升31.06%。主要原因是①三期厂房及地下室项目持续投入;②本期新增星辰科技广场、道路、管网等改造工程项目。4)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3,807,300.8元,较上年期末增加37.99%。主要原因是本期因三期厂房建设新增了长期贷款。5)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2,931,845.57元,较上年期末上升61.23%。主要原因是本期收到的票据增加且未到期承兑及背书。6)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为6,857,942.27元,较上年期末上升41.62%。主要原因是本期应收的嵌入式软件退税款项增加。7)使用权资产:期末余额为143,404.03元,较上年期末减少43.05%。主要原因是本期存量租赁资产按既定折旧政策和剩余租赁期正常折旧。8)应付票据:期末余额为20,999,856元,较上年期末上升79.01%。主要原因是因产能扩张原材料采购额上升,为优化支付工具对一部分货款采用票据结算。9)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58,207,841.77元,较上年期末上升71.23%。主要原因是生产销售规模扩大,原材料采购额增加,导致应付账款增加。10)合同负债:期末余额为513,749.05元,较上年期末上升47.47%。主要原因是本期预收客户货款增加。11)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为3,201,253.23元,较上年期末减少47.50%。主要原因是本期发放了上一年度年终奖。12)应交税费:期末余额为591,754.69元,较上年期末减少42.18%。主要原因是公司根据原材料价格走势及后期需求预计,报告期内增加了原材料备货,使得可抵扣进项税额有所增加,进而减少了本期的应交增值税。13)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为2,644,794.21元,较上年期末减少63.84%。主要原因是本期对未达到解除限售条件的限制性股票进行了回购。14)租赁负债:期末无余额,上年期末为61,141.97元。主要原因是①按期支付租金,租赁付款额减少;
  ②一年内到期部分已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科目列示。
  15)库存股:期末无余额,上年期末为4,291,250元。主要原因是本期对未达到解除限售条件的限制性股票进行了回购。16)少数股东权益:期末无余额,上年期末为-837,041.68元。主要原因是公司购买了深圳星辰少数股东的股份,深圳星辰由控股子公司变更为全资子公司。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营业收入:报告期发生额为90,328,322.3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2.17%。主要原因是得益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本期新能源板块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05.31%。2)营业成本:报告期发生额为52,655,393.2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6.69%。主要原因是本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营业成本随之增加。3)信用减值损失:报告期发生额为4,081,203.7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5.97%。主要原因是部分长期未结清款项的客户回款,冲回了此前已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4)其他收益:报告期发生额为2,530,871.09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11%。主要原因是本期收到的政府部门一次性奖补减少,加上现有的递延项目按期结转。5)投资收益:报告期发生额为247,410.6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67.56%。主要原因是本期参股公司桂林伺达净利润增长,确认的投资收益增加。6)营业外收入:报告期未发生,较上年同期减少100%。主要原因是上期将不需要支付的应付账款转入营业外收入。7)营业外支出:报告期发生额为65,692.77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70.70%。主要原因是本期支付诉讼案件费用。8)营业利润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5.33%和232.03%。主要原因是①公司新能源伺服系统销量大幅增长;②公司前期预研项目形成小批量生产,提升了盈利水平;③部分长期未结清款项的客户回款,削减了信用减值损失。
  (2) 收入构成
  一、主营业务
  二、其他业务
  1)新能源伺服系统:本期新能源系统收入为38,780,242.0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5.31%;新能源伺服系统成本为29,890,809.8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9.88%。报告期内,在政策的驱动下,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风电并网规模跨越式增长,带动公司新能源业务增长。面对行业内卷导致价格下行的压力,公司通过内部成本优化、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有效管控成本,成功实现收入扩张与利润增长。2)主营业务中的其他类本期收入为66,176.7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3%;本期成本为80,582.6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82%。主要原因:公司主营业务中其他类收入主要为维修收入,成本增长是因为公司为提升服务品质,在维修业务的人力、物料等方面加大了投入。3)其他业务本期收入为1,053,086.1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65%;本期成本为644,155.8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9.24%。主要原因:本期产品配件销售增加。按区域分类分析:1)北方地区营业收入为140,805.33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5.80%,主要是北方地区航空航天及军工伺服系统客户的采购规模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南方地区营业收入为84,515,219.7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68%,主要是南方地区新能源伺服系统客户的销量增加。3)西北地区营业收入为5,672,297.3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9.80%,主要是该地区航空航天及军工伺服系统客户的采购增加,营业成本也随之增加。
  3、 现金流量状况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报告期发生额为7,521,134.83,较上年同期增加129.10%。主要原因是①本期收到部分长期未结清款项客户的现金回款,改善了现金流状况;②销售业绩提升,且应收账款管理成效显著,促使本期现金回款与票据收取量同步增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报告期发生额为-9,855,849.09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727.73%。主要原因是部分短期贷款在本期集中到期,导致本期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较上期增加。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转至星辰科技(832885)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