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梓橦宫(92056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管理层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围绕“夯基础、强赋能、提效率”主线,带领全员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经营业绩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102,610.41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414,699.80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1,024,917.59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15%。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 350.58万元,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塞来昔布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快速上量的新品种属于低毛利普药品种,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同期降低3.62%;二是公司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29.08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949,507,724.82元,较上年末增长3.09%;负债总额122,287,547.11元,较上年末减少2.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总额815,068,949.26元,较上年末增长4.26%。 公司资产结构较上年末无重大变化。 2、研发创新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各管线新药研发项目稳步推进。富马酸伏诺拉生片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 一类创新药马甲子胶囊 Ia期临床试验研究入组正在进行之中;仿制药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进入中试阶段。同时通过与科研企业、各大高校合作等方式,寻求多渠道、多元化研发成果价值转化机制,以尽快实现研发成果转化。 3、营销网络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营销中心围绕年度经营目标,深化渠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推进药品营销网络体系的优化与拓展,以数字化赋能和渠道下沉为核心,构建更加高效的全域营销网络。一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时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和产量管控,加大新上市品种的生产销售,塞来昔布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快速上量。二是坚持学术引领,积极参加各类医药展会、博览会、学术大会、创新论坛等展示公司产品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胶囊等处方药品种持续增量。三是加快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原料药人工牛黄顺利完成国家2025药典新标准升级并上市销售。 4、投资运营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启动生产车间二期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261万元布局特色生产线,提升规模化生产能力。坚持开展“技能大练兵”以及专项人才培训计划,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及后备人才储备,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持续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强化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效率。 (二) 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与周期波动情况 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起鼓励医药创新、提升医疗服务、优化医保支付的“三医联动”政策体系。 得益于此,创新药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在积极推动高质量仿制药发展的同时也鼓励优质中医药企业实现创新性成长。集采规则不断优化,助力行业良性竞争。而医保直接结算机制的推进将有助于医药企业缩短回款周期,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医药制造业的主要财务指标虽略有下降但较为平稳:营业收入12,275.2亿元,同比下降1.2%;营业成本7,153.7亿元,同比下降0.1%;利润总额 1,766.9亿元,同比下降2.8%。2025年上半年医药制药业在集采深化与质量优先政策下,传统板块短期承压,但创新药与中医药板块在政策、技术、资本多重驱动下实现高增长,行业整体迈向“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的新发展阶段。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医药行业没有明显的行业周期性,但受政策影响显著,在政策的推动下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波动。一方面,受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持续深化影响,传统制药领域面临较大压力,行业分化程度加深。 另一方面,创新药领域则在政策支持下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整体来看,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基本维持稳定,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在“总量承压、结构分化”的格局下保持了一定的韧性。 2、行业政策法规及影响 医保方面: 2025年1月1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旨在通过明确改革目标、优化结算方式、合理安排实施步骤及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医保基金即时结算体系建设。核心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80%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并在2026年全面覆盖;提出优化传统结算、逐笔申报拨付、按月预拨等实施路径;强调通过科学结算体系提升基金支付效率,为医药机构提供流动资金支持。 2025年2月14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要求各级医保部门在优化2024年度重点事项服务的基础上,统筹实施2025年度清单,持续优化医保服务,推动服务事项高效、集成、便捷办理,让民众更便捷地享受医保改革成果。具体包括实施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医药企业集采药品耗材及国谈药直接结算、医药产品挂网全国联审通办、门诊慢特病跨省费用直接结算、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取及跨省共济使用等多项便民措施。 2025年3月19日,国家医保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明确了要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和药品追溯系统,推动药品追溯码在相关领域全流程、全量采集和全场景应用,逐步实现医药机构全覆盖。工作重点包括强化赋码规范、采集覆盖、应用于医保目录等多环节、提供查询服务及强化管理考核。同时,要求部门协同明确职责、共享数据、联动监管,并加强组织保障,以保障用药安全和基金安全。 2025年6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主要包括拓展案源信息,提高评价效能;简化失信等级、提高失信成本,强化处置力度;正向激励引导,推动企业主动纠正;严格规范操作,提升工作质量。有助于持续完善并规范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构建医药招采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营造公平规范的采购环境,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保障医药采购市场健康发展。医疗方面:2025年1月3日,国家卫健委等 15部门联合印发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旨在通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系统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期痴呆问题。通过普及防控科普知识、开展筛查与早期干预、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增加照护服务供给、构建友好社会环境、强化科技支撑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主要任务,力争到2030年建立完善的综合防控体系,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同时明确由多部门按职责分工推进实施,各地统筹资源落实任务,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2025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2027年建成适配的监管体系、2035年基本实现监管现代化的目标,提出加大研发创新支持、提高审评审批质效、强化监管提升合规水平、支持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及构建适应产业发展和安全需要的管体系。通过多方面改革,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助力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 2025年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了《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9个购销关键场景风险识别与防范、风险处置等方面提供实操指导,将治理关口前移,助力医药企业有效防控商业贿赂风险。引导医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通过自查整改、内部监督、违规上报等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商业贿赂行为,确保企业合规经营,遏制行业腐败、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与合规水平提升,持续规范和净化医药行业市场秩序。 2025年6月13日,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全面强化纠风工作顶层设计,加强党对纠风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医药购销领域治理,系统纠治医疗服务乱象,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并通过统筹协调、完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实施等保障措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医药方面: 2025年1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正式施行。内容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的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和省级中药标准的管理,强调传承与创新并重,鼓励新技术应用,确保中药质量可控。明确了中药标准起草、检测指标选择、标准物质研制等要求,规范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并提出中药标准的程序与实施要求。 2025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药品价值评估和配备使用与科技创新、强化中药质量监管、推动中药开放发展以及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等主要任务。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实现常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传承创新并重、质量安全可靠的发展格局。 2025年3月2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关事宜的公告。 新版药典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管的法定技术标准。规定了药典实施后与历版标准的衔接规则,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等及时开展对比研究,按规定处理标准变更及处方、工艺等相关变更,明确了通用名称使用、注册申请审评等要求,并强调通过问题反馈机制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确保新版药典顺利实施。 2025年4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药品生产许可证》发放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自2025年4月7日起,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及车间、生产线等申请《药品生产许可证》时,需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并经现场检查合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需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鼓励配备质量受权人。生产许可证编号调整,变更生产场地等需申请换发许可证。强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药品质量负主体责任,要求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对违规行为依法处理。 3、公司情况及受到的影响 2025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迎来多项重要政策,涵盖监管、集采、医保支付等方面改革与升级,为医药制造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时刻关注政策动态与行业趋势,从战略、技术、管理等多维度调整布局,在政策推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是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以及医疗需求的增长为公司胞磷胆碱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慢病拳头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已经形成以神经系统类、消化系统类、镇痛类药品为主导领域,以神经系统类、消化系统类、内分泌系统类、镇痛类、妇科类药品为未来发展重点的研发格局。医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对于当下临床需求的有效覆盖尚未满足,研发创新已成为医药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预计未来创新药物将成为医药企业研发的主流方向。同时,随着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的持续深化,具备差异化的创新药企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和自主定价权,进而能够更快地实现现金流回拢,形成研发投入到产品上市再到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为持续的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公司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深入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不断完善研发布局,以仿促创,合理布局仿制药、改良新药和一类新药,为未来产品管线注入新动力,兼顾企业长、中、短期的发展需要。于此同时,积极响应国家集采、强化合规管理、优化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管理、不断拓展市场渠道,以适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1、货币资金较上年期末减少38.98%,主要系报告期用于购买理财的资金比期初增加6,750.59万元 所致。 2、存货较上年期末增加 33.49%,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和销售订单情况,储备原材料及成品增加所致。 3、在建工程较上年期末增加100.00%,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启动生产车间二期建设工程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41.68%,主要系2024年公司新启动10余项新药研发项目,2025年公司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研发品种筛选的费用减少所致。 2、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64.06%,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所致。 3、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减少1,370.88%,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计提的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4、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27.74%,主要系报告期银行理财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5、营业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63.96%,主要系报告期收到的运输物流赔款比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6、营业外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90.51%,主要系上年同期控股子公司昆明梓橦宫支付行政罚款所致。 (2) 收入构成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继续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布局区域市场,新产品塞来昔布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快速上量;坚持学术引领,积极参加各类医药展会、博览会、学术大会、创新论坛等活动,胞磷胆碱钠片、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胶囊等处方药在东北地区销售实现突破;普瑞巴林口服溶液2024年底纳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目录,销售价格有所下降;玄驹胶囊因根据市场需求升级产品包装,上半年暂未开展销售;原料药人工牛黄顺利完成国家 2025药典新标准升级并上市销售。 3、 现金流量状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46.88%,主要原因系公司持续加强费用支付管控 和应收账款管理,报告期内收到的货款较上年同期增加,且支付的各项费用减少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1,720.84%,主要原因系①报告期内用于购买理财 产品的资金净额减少11,375万元;②上年同期支付新梅奥投资款4,200.00万元。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98.72%,主要原因系上年同期实施年度权益分派,报告期内暂未实施权益分派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