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天力复合(873576)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形势严峻,一方面是业主客户投资节奏放缓,项目资源随之趋紧;另一方面是同行业竞争陷入内卷,部分同行甘愿压低价格,用以价换量的手段争夺市场。导致公司营收与利润双重承压。对此,公司采取了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布局:首先,深耕现有客户,在项目谈判初期由研发工艺团队配合市场营销团队,进行精准化、技术化营销,以深度定制化服务增加客户粘性,将项目资源趋紧的压力转化为精耕细作的动力,在有限空间里挖掘增量价值;其次,尽可能减少价格博弈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聚焦技术迭代与服务升级优化,以高端技术与优秀质量构建竞争壁垒,持续优化原材料与生产环节的协同效率,以价值取胜代替价格厮杀;最后,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新模式,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与场景,在新兴领域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于变局中寻得新的增长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795,567.48元,同比下降2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077,098.88元,同比下降61.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3,397,661.04元,同比下降64.74%。
  (二) 行业情况
  
  1、行业概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金融行业推荐性标准《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 0020—2024),公司属于“有色金属压延加工(C325)”行业。公司生产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是利用复合技术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理化性能不同的金属,在界面上实现牢固的冶金结合而制备成的金属材料。
  尽管各层金属仍保持各自原有特性,但其理化及力学性能比单一金属优越得多,因此,异种金属以层状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近年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公司针对下游业主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生产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为业主客户生产装备(设备)的特材非标装备制造业。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可以帮助应用企业节省成本或突破应用局限,并且能够改变单一金属材料诸多性能,结合多种异质金属的优势特性,满足了强度设计需求的同时,还解决了耐腐蚀、耐高压、耐高温等传统材料欠缺的性能问题。按照应用领域及材料的基复层结构的不同,公司生产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主要有钛及钛合金-钢、锆及锆合金-钢、铝及铝合金-钢、银-钢、镍及镍合金-钢等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既能发挥稀有金属的优良性能,又能节约生产制造成本,尤其是以钛、锆等稀贵有色金属作为复层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较为极端和苛刻的领域,如化工、核工业、冶金、环保、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上述行业的蓬勃发展及转型升级,为特材非标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公司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中,化工、冶金作为传统应用领域具有单体项目用量高的优势。新领域方面,核工业、半导体、新能源、海洋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公司下游相关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政策导向的影响,可能存在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其投资强度与投资规模亦随之受到影响,公司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2、下游相关行业发展情况
  (1)化工
  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化工行业由于2021年至2024年H1处于高资本开支周期,新产能大量投放致诸多子行业盈利低谷。华金证券行业研究报告写到,化工行业过去几年过度追求规模、过度投资、盲目投资,受技术水平与先进性制约,新建项目重复性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导致“内卷式”竞争加剧。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要求“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2025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预计“反内卷”政策的落实推进,有望带动化工行业景气度反转。国海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当前,在欧洲化工产能持续退出和中国化工新增产能扩张放缓的背景下,国内制造业反内卷行动将会进一步加速中国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优化竞争格局。据华泰证券统计,2025年一季度末502家A股化工上市企业在建工程同环比下降6%/4%,本轮资本开支已近尾声,目前行业已步入供给优化周期,“反内卷”政策引导有望进一步助力化工供给侧持续优化。开源证券认为,“反内卷”无疑是2025年内或更长期的政策重点,后续伴随多部门具体政策逐步落地,化工行业部分落后产能有望出清,行业供给端竞争格局有望迎来优化。公司化工项目用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受化工行业周期影响,短期内预计仍旧承压,中长期趋势向好,相关产品市场亦随之带来机遇。
  (2)核工业
  ①核电
  2025年4月27日国常会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共计5个工程、10台新机组,这是自2022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据同天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显示,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02台、装机容量达1.13亿千瓦,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根据天风证券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一到四月我国核电投资完成额 352.56亿,累计同比增长36.64%,核电行业景气度加速上行。根据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和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编制的《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研究》,规划2030年前保持每年6台左右的开工规模,2031至2050年间,每年保持8台左右的开工规模。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和基荷能源,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缓解能源输送压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公司是核电项目用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重要核心供应商,同时也是核电领域功能结构复合材料重要用材的供应商,预计随着核电行业的高景气度发展,公司相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②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是一种热核反应,通过装置将多个较轻原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相互结合,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可控核聚变根据技术路径不同,主要分为托卡马克、球形环、仿星器等,公司生产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是聚变装置的关键部件。2025年6月,公司以联合体成员中标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装置内部部件改造第一壁热沉项目,标志着公司已具备聚变装置第一壁相关材料的批量供货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世界可控核聚变研究尚处在科学可行阶段,我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和BEST(燃烧等离子体实验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也都尚处于科学可行阶段,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正在开展“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的建设及 CFETR(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的预研工作。当前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正处于由科学可行到工程可行的关键过渡阶段,远期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的商业堆放电,并入电网,实现可控核聚变经济可行的最终目标。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相关产品工艺,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及各大机构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为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3)海洋工程——FPSO
  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即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吴家鸣教授在其论文中对FPSO是这样描述的:“FPSO系统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与水下采油装置和穿梭油船组成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是目前海洋工程船舶中的高技术产品,其设计建造技术难度远远高于普通油轮。”据克拉克森预计,2025年海上油气开支将达到1,594亿美元,同比增长28%,2024-2026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1.88%。先前受融资约束影响,FPSO总包商接单能力受限,2024年全球FPSO订单仅为6艘,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分析,海工行业复苏趋势明确,融资改善下订单有望放量,海洋油气开发景气度持续上行,国际油企积极重启资本开支。当前油企正在加速向BOT模式转型,通过与总包商分担融资风险,显著降低项目的融资门槛。华泰证券分析预测2025-2027年FPSO新增订单分别为15、12、11艘,数量中枢为12艘,相较2022-2024年的6艘提升100%。尽管美国高关税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速形成抑制,进而波及能源需求,导致订单节奏面临放缓压力,但从中期视角观察,未来三年全球FPSO的订单仍将保持高位,与2022-2024年相比,这一态势将出现显著改善。公司生产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是FPSO系统中分离器、净化器的主要用材,综上所述,预计在FPSO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产品市场前景向好。
  (4)环保
  十八大以来,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到《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再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我国大气治理指标及要求逐步细节、深化。据《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稳定,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够稳固、改善难度加大。《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排放源统计调查范围内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8.0万吨,其中,工业源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180.3万吨,生活源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57.4万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0.2万吨;在统计调查的 42个工业行业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首位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比33.6%。 2024年,我国社会用电量9.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从电力供给结构来看,大部分电能仍由火电提供,据开源证券研究所报告分析,2022年煤电核准开闸,2025年-2026年或将迎来投产小高峰。公司累计参与火电项目180余个,在火电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产品市场前景明朗。
  (5)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产业涉猎国民经济、国防安全、科学研究、民生服务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国家高端装备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卫星产业是一个高度融合的领域,其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及在地设备制造等环节。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是卫星喷气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生产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是相关系统特种工况用功能连接件的重要用材,同时公司也是《卫星用钛-不锈钢爆炸复合过渡接头棒规范》国军标(GJB3797A-2015)的起草单位,近年来承担了多个航天项目建设任务,公司相关产品在相关领域有着较为深厚的应用经验。预计在卫星星座加速组网,航空航天与防务领域正在迈向较高景气度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相关产品需求乐观。当前,公司传统优势领域部分下游行业正处在“反内卷”、供需失衡的产能结构性调整的过渡期,部分下游行业投资节奏与投资强度阶段性放缓,影响了公司业绩,导致公司营收与毛利承压。公司在经历与业内同行内“内卷式”竞争中,“痛则思变”积极调整公司经营策略,通过深耕技术研发,优化产业链协同,拓宽产品应用场景等措施,努力为企业注入持久增长动能,从被动应对竞争中转向主动创造价值,公司愿与广大投资者携手,走出一条以创新驱动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1)应收账款增加73.30%,原因是4-6月发货较集中,回款相对滞后。应收账款余额多年均为此情况;2024年6月末应收账款余额较期初增加114.55%;2023年6月末应收账款余额较期初增长93.05%;
  (2)在建工程减少7,101,709.01元,下降80.57%,原因是在建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
  (3)其他流动资产减少8,312,783.68元,下降81.53%,原因是期末材料采购较上年12月减少,增值税进项税留抵减少;
  (4)预付款项增加24,292,450.31元,增长371.08%,原因是生产厂家直采需提前预付材料款,2季度材料采购较多,材料到货相对滞后,导致短期内预付账款余额增加;
  (5)其他应收款减少5,042,994.07元,下降79.61%,原因是上年末应收财政补贴项目资金5,815,000元本期到账;
  (6)长期待摊费用增加5,616,731.06元,增长139.35%,原因是复合作业场地改造工程完工转入;
  (7)应付账款增加29,098,650.22元,增长61.22%,原因是本期原辅材料、外协加工检测、运输等赊购
  增加;
  (8)合同负债减少11,117,540.04元,下降53.34%,原因是化工行业产品市场需求减少,新签合同下降,合同预收款减少;
  (9)应付职工薪酬减少5,215,993.67元,下降50.65%,原因是上年计提的职工奖励在本期支付;
  (10)应交税费减少8,071,998.79元,下降92.31%,原因是上年末计提的企业所得税等税金在本期支付;
  (11)其他应付款增加482,555.41元,增长47.15%,原因是后勤服务费等往来款本期挂账,期末尚未支付;
  (12)其他流动负债减少11,810,311.27元,下降36.74%,原因是期初背书的未到期的非6+9票据已到期,本期收到的非6+9票据减少;
  (13)专项储备增加942,255.06元,增长60.04%,原因是本期安全相关支出减少。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管理费用减少5,630,723.12元,下降33.18%,原因是本期压缩费用支出,人工、差旅等费用下降所致;
  (2)研发费用增加4,133,017.04元,增长33.15%,原因是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研发课题人力、物力投入增加;
  (3)财务费用增加2,002,276.57元,增长83.06%,原因是本期存量资金减少,存款利率下降,利息收入减少200.35万元;
  (4)信用减值损失增加445,780.32元,增长45.98%,原因是本期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4,398.08万元,坏账计提增加;
  (5)资产减值损失减少4,560,981.45元,下降135.41%,原因是本期存货较期初减少2,357.58万元,计提减少;
  (6)其他收益增加5,770,898.97元,增长365.71%,原因是本期享受增值税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进项税5,398,029.42元;
  (7)净利润下降61.67%,原因主要是:①PTA等化工行业需求下降导致收入下降②传统产品价格下降
  以及产量下降导致单位产品分摊固定费用增加,产品整体毛利率下降;
  (8)税金及附加减少2,378,747.33元,下降66.68%,原因是本期营业收入下降,增值税缴纳减少,相应附加税减少。
  (2) 收入构成
  (1)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减少3,490,110.97元,下降61.22%,其他业务成本同比下降64.69%,原因是本期主营产品销售收入下降,产生废料减少,废料收入下降;
  (2)钛金属复合材料收入同比减少145,315,016.05元,下降52.22%,钛金属复合材料成本同比减少101,780,665.01元,减少47.30%,原因是PTA等化工行业市场需求大幅减少,销售订单大幅下降,环保产品订单增加,但不足以弥补化工行业需求下降产生的缺口;
  (3)其他金属复合材料收入同比增加45,303,836.38元,增长58.58%,其他金属复合材料成本同比增加44,492,143.76元,增长76.11%,原因是新领域、新产品开发取得进展,海洋工程订单增加较多,新领域新产品尚未实现规模效应,产品成本相对较高;
  (4)境外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1,395,844.92元,增长66.38%,境外营业成本同比增加 1,063,033.85元,增长80.88%,原因是本期外贸新市场开发取得进展,订单较上年同期增加。
  3、 现金流量状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期减少112.39%,原因主要是本期回款比例下降,回款中现金比例下降;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较上期减少 97.25%,原因主要是募投项目实施结束后,新增投资减少;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较上期减少71.06%,原因是本期分红2,179.00万元,上年同期分红7,626.50万元,分红减少5,447.50万元。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转至天力复合(873576)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