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迪安诊断(300244)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公司业务的经营模式
  公司致力于构建覆盖医学诊断全生命周期的完整生态体系,以全方位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各阶段、各场景的多元化需
  求。当医疗机构有自行检验需求时,公司依托1,300余项诊断产品的全国经销网络及三大自有产品线(涵盖设备、试剂、耗材及技术支持),提供规模化供应链支撑下的基础服务能力。当医疗机构有外包检验需求时,公司通过全国连锁化独立医学实验室网络及4,300余项检测项目,提供精准、及时的医学诊断与科研外包服务,实现规模化的检测服务能力;当医疗机构有提升院内效率与降本增效需求时,公司通过合作共建与精准中心模式,以专业化运营提升管理效益、以规模化供应链实现有效降本、以齐全检验项目扩容检测能力、以领先技术平台增进学科影响力。公司通过“AI+数字化”的全面赋能,贯穿所有需求及驱动整个生态体系升级,实现产品智能化、ICL自动化、合作共建协同化、精准中心高效化、健康管理精准化以及医疗信息数据化。
  (三)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处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内外挑战交织叠加的复杂历史节点。我国以高质量发
  展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着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与治理,推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落地。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1.医疗资源下沉带来新市场需求4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医保局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加强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城乡联动,加快推进县域内资源共享中心建设。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逐步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国家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这将加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与基层市场扩容,并对区域检验中心提出标准化、创新化、精益化和优质化的更高要求。公司积极响应,通过合作共建与精准中心模式创新,推化精益管理进化,旨在强化规模成本优势,提升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与服务能级,助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政策与创新驱动国产替代加速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明确聚焦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需求迫切、浙江省具备基础的重点领域,设立重点研发清单。6月,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从审评审批、标准体系到出海支持等十大维度出台支持措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国产医疗器械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国家通过研发激励、产业扶持、市场准入等多维政策“组合拳”,构建了强有力的创新发展政策环境。伴随集采政策的完善与稳定,行业正加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战略跨越,迈向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代。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将依托医学实验室连锁布局带来的产品验证与推广优势,并通过构建“研产销检”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持续提升自有产品核心竞争力。3.“AI+大数据+医疗”推动医疗诊断革命3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研究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提出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据共享,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字治理能力。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5月,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河南省2025年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工作要点》,提出要针对医疗等重点行业需求,依托行业内龙头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开展行业共性数据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在国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战略背景下,AI医疗诊断赛道迎来历史性机遇。重磅政策的持续释放正加速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重塑行业格局;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AI+大数据驱动的智慧诊疗方案有效提升诊断效率与服务质量。公司前瞻锚定这一产业变革,确立了“深耕医疗健康场景,以‘AI+大数据’为引擎,引领产业生态智能化未来”的数智化战略,将通过AI技术与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驱动医疗健康智慧化发展,抢占先发优势。4.医疗监管“利剑高悬”重塑行业清风正气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汇总梳理了9个具体场景的商业贿赂风险点,覆盖医药购销领域全业务流程。6月,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审计署、公安部、国家医保局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持续深化医药购销领域治理,坚决防止行业不正之风反弹回潮,加强医药卫生领域新型、变异和隐形问题研判预警。随着今年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医疗监管体系改革与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一系列政策举措彰显了整治行业乱象、让医疗回归本质并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的坚定决心。监管趋严对企业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长远看将重塑行业生态,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型。对此,公司始终将合规经营视为企业生命线,秉持“合规的生意才是好生意”的理念,贯彻“卓越品质”质量战略,构建起全员、全流程、全要素覆盖的立体化质量管理网络,为公司战略稳步实施与业务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2025年半年度经营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6亿元,同比下降20.61%;实现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下降85.68%;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0.09亿元,同比下降112.27%。
  1.守正创新,开启战略新篇
  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至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16万亿元”的发展目标,结合对中国迭代”三维协同的核心研判,报告期,公司坚守“让国人平等地分享健康”的使命,将战略定位升级为“医学诊断智能解决方案引领者”,在回归商业价值本源的导向下,坚持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及组织级能力、聚焦盈利和健康现金流的高质量发展、围绕“技术+产品+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为三大战略指导思想,明确以“AI+大数据”为技术引擎,构建集“研发生产、诊断服务、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健康诊疗数智化新生态。2.诊断服务业务报告期内,诊断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15亿元,其中,ICL实现营业收入16.27亿元。
  (1)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端到端的营销力
  为深化区域一体化运营体系战略,把握行业资源整合窗口期,公司于报告期内实施了区域组织结构优化。将东北、
  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作为一体化运营的试验区域,建立统一的中后台职能共享机制;依据区域市场容量及发展需求,在各大区内构建分层化的实验室网络体系(区域中心实验室+卫星实验室),并推行“产销分离”的区域运营模式,旨在通过检验业务的高效集约化与平台规模化运作,显著优化运营成本结构。同时,顺应单体区域实验室加速整合的市场趋势,公司体系化整合内外部资源,积极开拓高价值客户资源,实现客户规模的显著增长。报告期内,新增签约客户1,036家,其中三级医院133家、医联体/医共体16家,有力支撑了市场份额的稳固提升。公司坚持以临床学科能力为核心驱动力,依托全场景解决方案构建多维业务载体,重点聚焦区域龙头医院及医共体标杆项目,深化客户需求挖掘与高附加值产品组合推广。为此,公司通过设立集团至大区层面的战略客户管理部,实施精准开发与运营策略,针对客户临床需求痛点,匹配定制化解决方案;并紧密围绕“3+2+N”核心战略疾病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归口管理产品组合,整合早筛产品跨疾病线构建集成化解决方案,同步升级跨条线、跨部门协同营销机制,推动数字化诊疗招标模式。报告期,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9.28%。特检业务收入实现8.17亿元,占诊断服务业务收入的47.63%。基于已验证的海外区域立足点,联动生态伙伴,通过集群化能力整合,拓展增量市场。报告期,越南迪安获得CNAS颁发的ISO15189认证证书,本地市场开拓显著提速;同时,积极整合边境区域医院资源,扩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援建医院业务;携手国内顶尖三甲医院,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及健康管理中心的国际化布局;并协同国内体外诊断(IVD)企业,共同开拓中东地区的检验市场,挖掘潜在业务机遇。聚焦战略性学科高地,深度协同国家级/省级重大疾病防治联盟,实现品牌价值向市场份额的高效转化。报告期,公司在执行期内的国家级/省级重大课题项目共计9项,累计参与43个国家级/省级重大疾病研究联盟,并完成了舌拭子早筛试剂盒等10余项成果转化,打造“产学研医”四位一体联盟。报告期,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等头部三甲医院均有联合研究项目。此外,北京迪安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以市场为驱动,持续提升解决方案的产品力
  ①学科产品
  学科建设是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公司坚持瞄准、跟踪、引领医学发展的主流和前沿,着力开发和应用医学
  创新技术,构建差异化的技术壁垒。报告期,公司全面升级消化系统肿瘤甲基化筛查产品,覆盖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四大消化系统肿瘤;推出实体肿瘤RNA融合26基因组织检测产品,通过RNA-seq检测技术对26个融合基因的220余种融合形式进行精准识别;推出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NGS系列检测产品,覆盖超过43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亚型的重要分子特征;升级泛感染500+靶向测序产品,靶标检测范围扩展至431种病原,耐药基因/突变增加至101个,毒力基因增加至32个;推出消化道tNGS病原检测产品,覆盖79种ID相关病原体及10种关键毒力基因;推出基于探针捕获的病原高通量测序,在无需预设目标的前提下,精准识别3000多种临床重要病原体,实现DNA+RNA病原的高效共检;肾脏病领域创新推出PLA2R-IgG4检测;对新技术平台进行创新,包括血浆神经元外泌体a-突触蛋白检测、血流感染数字PCR13项等;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多技术平台融合创新推出综合报告单系列,通过质谱平台、免疫平台、发光平台、点疾病项目逆势增长,病原tNGS业务收入增长35%,血液病业务收入增长22%,肿瘤伴随诊断业务收入增长20%。报告期,公司新增检测项目107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25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9篇,其中20篇发表于《JournalofInfection》《RedoxBiology》《FoodScienceandHumanWellness》等国际医学期刊。②模式产品“合作共建”是公司为医院科室及区域中心实验室提供综合运营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业务。公司紧密围绕国家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及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依托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核心节点,拓展病理诊断、肿瘤早筛、慢病管理等多类区域专科中心,构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X专科中心”的协同生态模式,形成分级诊疗服务闭环。同时,公司通过“智检联域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赋能,成功构建了区域医疗协同数字化生态网络与全链条智能化管理体系。报告期内,源自重庆荣昌项目的整合式“三重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区域整体业务模式,已在浙江、黑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县实现因地制宜的复制推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增共建实验室45家,累计共建实验室已超过800家。“精准中心”是公司与三级医院合作共建的院内综合性特检平台,是迪安诊断“技术+产品+管理”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研+外部合作”双轨并行策略,并融合人工智能辅助报告系统,在肿瘤伴随诊断、遗传病诊断及感染病原体检测领域构建了显著竞争优势;通过实施标准化实验室流程、精益化运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同步实现了业务增长、降本增效与质量管控的目标;并依托技术落地、产品创新与高效管理的协同效应,持续强化与医疗机构的合作粘性,提升市场竞争力。截至报告期末,新增精准中心9家,累计达99家(其中61家已实现盈利)。③数智产品公司将数智产品纳入核心产品范畴,确立了“深耕医疗健康场景,以‘AI+数据’为引擎,引领产业生态智能化未来”的AI战略定位,通过从算力、数据、模型到应用的全栈布局,形成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四大数智产品矩阵。a)数据类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探索者(X-MedExplorer)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应用于超30家三甲医院;推出“智检联域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手段重构区域医疗协同新生态,该方案深度整合区域检验中心、病理管理及质量管理三大核心平台,并创新性新增同质化管理、全流程LIS检验管理、AI知识共享与结果解读等功能,构建起覆盖诊断全链条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凭借在重庆荣昌区、南通崇川区、宁大附一等标杆项目的成功实践,智检联域解决方案为全国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样板。报告期内,公司与杭州数据交易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打造“迪安数据产品医疗专区”,推动医疗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与价值释放。目前,专区已成功推出涵盖疾病诊断、检验检测、健康管理等核心场景的10大标准化数据产品,为制药研发、商业保险等产业需求方提供高质量数据服务。b)AI+CDSS临床辅助决策类产品公司推出的“专病数据库+CDSS(临床辅助决策)”解决方案,以数字化转型为战略导向,在专病AI深化精准诊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树立了医疗AI产业价值落地的标杆。报告期内,公司依托顶尖三甲医院,构建了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停药预测垂类AI模型。同时,通过升级临床科研数据采集移动服务平台、EDC系统及独立运营的科研云平台,构建起“诊疗、科研、数据治理”三位一体的智能化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旗下专注于病理领域的人工智能子公司“医策科技”联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出自研的诊疗级多模态病理大模型“灵眸”。该模型可精准诊断9大器官57种肿瘤亚型,推动病理诊断从“经验看病”向“智慧算病”跨越。“灵眸”斩获“中国AI医疗大模型七强——病理大模型”“2025VBEF创新奖价值产品”“2025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GAITC2025)垂直行业大模型”等多项权威荣誉,充分彰显了其在医疗AI领域的标杆地位与深远影响力。此外,“病理+CDSS”系列产品(细胞、组织、免疫组化)累计出具超500万份报告,应用于国内160余家三级医院临床,并出海至亚洲头部医疗集团IHHHealthcareBerhad。c)AI+健康管理年积累的医疗大数据资源,创新打造从“检测-解读-干预”的全流程智能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迪晓智”赋能医院体检科实现效率革新,可自动生成包含疾病风险评估与精准干预建议的“AI健康促进书”,处理效率提升达10倍。报告期内,公司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共同为浙江省健康体重指导中心打造“体重管理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创新性地整合了统一数字架构、标准化服务流程、AI智能干预系统及大数据决策引擎,构建起覆盖筛查、评估、干预、随访环节的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d)AI+CRO报告期内,公司旗下人工智能子公司“医策科技”创新推出首个数智化病理CRO平台,开创了药物研发病理评估的新模式。该平台利用AI技术对实验动物脏器解剖样本进行智能化病理诊断,年处理样本量已突破4万例,为全球药企提供高效、精准的病理研究服务,推动药物研发进入智能化的新时代。
  (3)以精益为目标,持续提升运营服务的交付力
  ①实验室运营能力
  公司秉承质量是企业发展生命线的理念,以ISO15189标准为基石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旗下31家实验室获得CNAS颁发的ISO15189认可,3家实验室通过CAP认证,28家实验室建立了EHS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另有28家实验室完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累计持有国际认证证书156张,其出具的检测报告获
  得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证书数量及国际认可度均位居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公司在基因诊断领域权威机构——欧洲分子基因诊断质量联盟(EMQN,全球领先的室间质量评价/能力验证提供者)组织的多项室间质评中获得多项满分。同时,在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质量创新成果发表活动中,公司凭借“技术攻坚突破+临床价值落地”的双重创新模式,荣膺“专业级”成果2项、“推进级”成果2项。报告期,公司加速关键物料国产化替代,深入实施关键检测设备与耗材的国产化进程。其中,生化检测项目国产化率提升至97%,化学发光项目国产化率达98%,核心耗材本土采购占比超85%,实验室综合运营成本实现显著降低;持续推进智慧实验室建设:成功上线涵盖分子检验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LIMS),彻底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人工线下操作繁琐、实验过程数据缺失的痛点。该系统实现了分子检测的全流程无纸化操作,大幅增强了实验过程的可追溯性与整体管理效率。②信息化及数字化能力在实验室领域,基于自建医检大数据平台,公司对启迪索微模型进行了重要升级,创新性集成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块,使之能够依据多视野图像自动生成诊断依据与文本描述,有效辅助检验医师识别病原体并智能生成报告,镜下检查速度提升2倍;革兰氏染色AI识别系统已在宏基因组和微生物实验室正式部署运行,其AI算法能快速精准识别30余种常见病原体形态(如白细胞等识别率>95%,革兰氏阳性球菌等识别率>92%),辅以高效人工复核机制,单张涂片处理时间缩短90%,大幅提升检测精准度、效率并显著减轻人员负荷。在企业运营层面,公司通过全面升级核心业务系统并统一关键数据口径,成功构建了“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智能运营中枢,实现了以数据驱动精细化运营与资源优化配置,并显著强化了全链路风险预警能力。同时,公司正式启动“AI星期五-未来定义者计划”,推动AI职能办公体系在商机管理、客户服务等全业务链试点应用,并初步搭建了财务、人力资源等领域的数字员工框架,标志着组织智能化转型进入实质落地新阶段。②供应链及物流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目标,依托数字化赋能与精益管理双轮驱动,全面推进供应链体系智能化升级。通过实施集中采购、招标议价、产品替代、物流及库存优化等多维度举措,有效降低采购成本逾25%;同时,供应链信息化变革项目有序推进,实现采购全链路数字化,全新供应商管理系统完成全国推广并成功覆盖43家子公司,最终达成供应链业务在线化、高效化、可控化与协同化的管理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构建“全链路数字化运营”物流平台的目标,着力推进前中后台智能化协同体系建设:前端聚码通”解决方案,以医院码作为唯一标识,贯穿样本接收、分拣、检测及报告发布全环节。截至报告期末,该模式覆盖的样本量已占全国总量的51%,客户操作效率提升逾50%。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业态,通过开通城市内无人机配送航线并设立市区集散枢纽,有效辐射周边客户群,运输时效提升率超60%。3.诊断产品业务报告期,公司自有产品新增6个二类证和11个一类证。产品业务实现收入34.09亿元,其中,自有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76亿元,渠道产品业务实现收入32.33亿元。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凯莱谱”聚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领域的持续临床产品落地和创新,其核心试剂耗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实现强劲增长。公司在产品管线拓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新增6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涵盖儿茶酚胺检测试剂盒、高血压激素系列校准品/质控品、类固醇激素系列校准品/质控品及游离睾酮检测试剂盒等关键检测项目;自主研发的CalQuant-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及其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作为关键实验设备支撑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标志着其技术平台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凯莱谱再度获评“2025年杭州准独角兽”企业。报告期内,参股公司“迪谱诊断”聚焦核酸质谱与纳米孔单分子测序两大前沿技术,加速新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转化。研发攻关取得显著成果,核心产品线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项(含国外PCT授权1项);依托核心技术平台,成功开发并推出涵盖18个检测项目的健康管理精准解决方案;深度参与多项重要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包括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肺科医院等单位共同制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核酸质谱检测技术规范》,以及与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共同制定的《感染病原体单分子纳米孔测序技术要求》。此外,公司积极拓展非临床应用场景,深化与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共同开发核酸质谱技术在动物疫病防控、卫生检疫及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报告期内,全资子公司“迪安生物”重点布局“分子+病理”两大核心业务领域,并积极拓展LDT精准转化平台业务,构建了全面的产品矩阵,覆盖细胞病理、组织病理、数字病理、传染病防控及病原诊断等多个方向。在病理诊断领域,公司新增CD61、CD235a抗体等十余种试剂,丰富了病理产品线,同时积极推动公司第二代大通量高速度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研发和注册工作;在分子诊断领域,积极推进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注册进程,同时加速LDT技术平台下多重病原体检测试剂盒的优化与开发,持续完善分子诊断技术体系,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检测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面对集采常态化与国产替代加速的行业变革,围绕渠道产品业务实施战略重构与价值升级,从产品矩阵优化、商业模式创新、服务生态构建等维度推进系统性转型,着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实施“现金流>利润>收入”的阶梯式管理模型,运用PDCA循环对端到端价值链实施精细化管控,通过引入生免、测序、流式等平台产品线,推动国产化战略落地,实现国产品牌数量增至900余个,业务占比提升至17.6%。同时,公司聚焦三级医院市场,完成7家“精准中心”示范项目转化,进一步推动“服务+产品”双轮驱动战略的落地。在区域医疗布局方面,公司创新检验中心和病理中心共建模式,通过SPD供应链管理系统覆盖30余家县域医疗机构,形成了可复制的“试剂+设备+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强化售后技术服务、物流配送、第三方仓储、信息化、学科建设及运营支持等综合性解决方案能力,打造“7S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驻点工程师的响应效率。通过以上战略举措,公司在IVD供应链综合服务商领域的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4.坚定绩效与激励机制变革,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深度经营融合”HR主线,系统化重构绩效与激励机制。绩效管理上,紧密承接五年战略规划与年度业务目标,以利润为核心牵引组织考核,并针对区域市场特性设计差异化方案;通过将关键绩效指标逐层分解至一线销售代表,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充分激发营销团队活力,保障战略高效落地执行;同步优化关键人才价值评估体系,精准识别与培养高潜人才,厚植核心竞争力。激励机制创新方面,实施绩效奖金与经营性奖金分类管理,构建基于岗位价值贡献与经营成果的双维度评价标准;奖金,强力驱动战略重点项目攻坚。5.“至善”致远,砺行责任担当报告期内,公司秉承“善”之核心价值理念,在追求自身发展与可持续经营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深度参与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为了姐妹们的健康与幸福”全国三八妇女节大型公益活动,并十四次蝉联“社会公益奖”,彰显对宫颈癌防治公益事业的长期承诺;与阿里健康协同推进“柠檬宝宝关爱行动”,上线居家血尿检测服务;公司旗下杭州至善公益基金会持续运作“青竹计划”“山海心连心”等品牌公益项目,总捐赠金额达888万元,并于4月荣膺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及安徽省红十字金奖;内部员工互助“善基金”累计完成753例援助,支出达1,344万元人民币;依托DNA数据库技术赋能寻亲公益,累计助力431个失散家庭团聚。。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降低所致。
  研发投入 116,121,837.11 154,755,056.79 -24.9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77,708,584.08 -278,924,538.91 199.56% 主要系:报告期公司持续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现金支出同比降幅高于现金流入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11,523,612.29 -552,739,382.20 79.82% 主要系:报告期长期资产投入较同期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12,344,823.87 -339,570,457.97 -50.88% 主要系:报告期偿还借款净额同比增加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47,084,884.46 -1,172,268,333.67 70.39% 主要系:报告期支付商品/劳务采购款以及权益类投资款同比大幅下降而致。投资收益 10,703,242.12 4,965,251.56 115.56% 主要系:报告期处置子公司股权及部分子公司因应收账款债务重组形成的收益同比增加所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7,353,507.97 -16,151,612.59 145.53% 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参与投资的产业基金估值增长所致。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同比增减 变动原因资产减值损失 -169,884.86 -2,631,549.90 93.54% 主要系:报告期冲回前期计提资产减值所致。资产处置收益 1,181,965.86 2,916,160.15 -59.47% 主要系:报告期资产处置损失同比增加所致。营业外收入 3,092,202.94 7,453,010.29 -58.51% 主要系:上年同期存在收购股权利得所致。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备注:报告期营业收入内部关联抵消215,926,395.32元。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具体项目及数据详见“第八节财务报告/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不适用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6、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和委托贷款情况
  (1)委托理财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委托理财概况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3)委托贷款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委托贷款。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1)广州迪会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5年8月13日
  注册资本:26,000万元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50号1206、1207房(仅限办公用途)
  法定代表人:喻惠民简介:许可类医疗器械经营;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批发;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零售;药品零售;预包装食品批发;临床检验服务;道路货物运输;货运站服务;货物专用运输(冷藏保鲜);货物专用运输(集装箱);软件批发;软件零售;计算机批发;计算机零配件批发;计算机零售;计算机零配件零售;医疗设备租赁服务;医疗设备维修;电子产品批发;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商品零售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仪器仪表修理;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企业自有资金投资;贸易代理;非许可类医疗器械经营;为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卫生材料及用品提供专业清洗、消毒和灭菌;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不含药品及医疗器械);医疗技术咨询、交流服务;道路货物运输代理;仓储代理服务;其他仓储业(不含原油、成品油仓储、燃气仓储、危险品仓储);仓储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打包、装卸、运输全套服务代理。截至2025年6月30日,广州迪会信合并总资产1,084,371,444.48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820,119,243.91元。报告期内,广州迪会信实现营业收入438,078,431.48元,营业利润21,357,613.84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657,109.38元。
  (2)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4年7月14日
  注册资本:91,741.66万元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金蓬街329号1号楼法定代表人:王玥简介:服务: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病理科,成年人的非证书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涉及前置审批项目除外),医疗检验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开发;含下属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其他无需报经审批的一切合法项目。截至 年 月 日,杭州迪安合并总资产 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 元。报告期内,杭州迪安实现营业收入1,776,165,599.58元,营业利润-92,376,153.86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9,747,879.08元。
  (3)杭州迪安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4年11月25日
  52,000注册资本: 万元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金蓬街329号2幢简介: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电子元器件零售;电子元器件批发;通信设备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专用设备修理;汽车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第二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一类医疗器械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药品批发;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危险化学品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因工程合并总资产1,737,937,058.97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633,238,248.93元。报告期内,基因工程实现营业收入538,022,759.91元,营业利润56,348,425.24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4,178,810.02元。
  (4)北京联合执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01年10月29日
  注册资本:5,000万元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十六区19号楼12层101法定代表人:朱勇平简介: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4年09月29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经济信息咨询(不含中介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中介除外);其他设备租赁;货物进出口;销售电子计算机及配件、电子计算机软件(电子出版物除外)、医疗器械I类、II类。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京执信合并总资产1,027,431,652.02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618,160,899.67元。报告期内,北京执信实现营业收入538,883,577.40元,营业利润86,397,778.49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5,605,081.66元。
  (4)云南盛时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2年7月31日
  注册资本:5,000万元
  地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3-1法定代表人:盛智
  简介:危险化学品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药品批发;建设工程施工(除核电站建设经营、民用机场建设);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施工专业作业;建筑物拆除作业(爆破作业除外);建筑劳务分包;建设工程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汽车新车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专用设备修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国内贸易代理;贸易经纪;销售代理;国内货物运输代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运输货物打包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装卸搬运;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第二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第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规划设计管理;专业设计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工程管理服务。截至2025年6月30日,云南盛时合并总资产767,632,152.39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483,129,703.70元。报告期内,云南盛时实现营业收入348,714,850.73元,营业利润38,684,057.75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1,858,436.31元。
  (5)内蒙古迪安丰信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时间:2014年6月5日
  注册资本:5,000万元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如意工业园区西蒙奈伦广场2幢A座3层、4层大厅法定代表人:郝思洋
  简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药品进出口;药品零售;药品批发。(依法须经批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设备租赁;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设备租赁;专用设备修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会议及展览服务;广告设计、代理;企业管理咨询;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机械设备销售;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集装箱租赁服务;集装箱销售;软件开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内蒙古丰信合并总资产879,148,640.66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221,934,454.80元。报告期内,内蒙古丰信实现营业收入251,738,913.99元,营业利润12,265,724.90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913,966.05元。
  (6)陕西凯弘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4年8月11日
  注册资本:6,500万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飞天路588号北航科技园2号楼A座502室法定代表人:韩泓
  简介: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二类医疗器械租赁;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维修;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专用设备修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租赁;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截至2025年6月30日,陕西凯弘达合并总资产558,339,920.75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378,294,552.80元。报告期内,陕西凯弘达实现营业收入251,741,265.64元,营业利润28,565,044.45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4,295,334.86元。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十一、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5年02月10日 进门财经https://www.comein.cn/home/index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中泰证券组织的投资者 参见巨潮资讯网 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5-001)
  2025年05月13日 全景网https://rs.p5w.net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通过全景网平台参与公司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参见巨潮资讯网 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5-002)
  2025年06月06日 杭州市西湖区金蓬街329号迪安诊断一楼 实地调研 机构 中邮证券、长城证券、西部证券、天风证 参见巨潮资讯网 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报告厅     券、中泰证券等30余家机构投资者   号:2025-003)
  十二、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否
  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否
  

转至迪安诊断(300244)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