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方股份(60112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和经营团队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持续技术创新,加强市场销售及产品开发管理,在运营管理、客户服务、风险控制、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推动质量和效率的改进与提升,实现营业收入40.20亿元,同比增长15.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2.41%。 公司高度关注AI技术的发展动态,公司为电源侧、电网侧、用电侧提供智能化、数字化、自主可控的系统解决方案,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价值创造”的理念,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市场稳定拓展: 二次设备产品在各应用领域规模稳步扩大: 1、智能电网领域,依托稳固的行业地位,持续深耕电网市场,挖掘细分需求,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公司紧密跟踪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技术发展趋势,打造高水平的研发与测试平台,巩固技术领先优势,并成功将多项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进一步巩固了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在国家电网集中招标的中标金额同比增加60%,在南方电网框架招标的中标金额同比增加15%,中标规模均名列前茅。保护自动化方面,成功投运国网首个“虚回路免配置保护+间隔轮停改造”试点工程——500kV重庆陈家桥变电站,中标国网首个新一代高可靠可信示范站——北京110kV陈各庄变电站;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方面,成功开发风光柴储等多能源协调稳控解决方案,在非洲塞内加尔实现工程应用,助推海外市场开拓;首次中标冀北承德、张家口地调WAMS项目,成功打开地调WAMS市场;保信及二次设备运维方面,主站端中标国调备调新一代调度保信主站项目,厂站端试点并推广硬压板监测产品;电力设备运检方面,中标数字化图纸管理系统1套、500kV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4座、区域型智能巡视系统50余座、变电室内巡检机器人近200套、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600余套。上述成果从多维度保障提升电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智能电网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智慧发电及新能源领域,紧抓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机遇,重点开拓新能源市场,依托一二次设备集成能力和市场积累的先发优势,加速向新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同时,加强对新能源行业新发展阶段的动态研究,重点关注市场化电力交易、运维服务等关键领域。新能源方面,以“技术引领+场景深耕”双轮驱动战略为核心,持续巩固行业头部地位,在海上风电、风光大基地等细分市场的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聚焦海上风电赛道,打造增量引擎。深度参与国家深远海能源战略,凭借自主核心技术及全场景解决方案能力实现重大突破。中标山东华能半岛北L厂址、河北建投山海关500MW、福建三峡集团平海湾DE等标杆海上风电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华东、华北地区市场的优势地位。构建“资源开发-装备智造-系统集成-智慧运营”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通过新能源一二次设备集成、智慧场站运维等创新模式,推动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光伏、黑龙江望奎县妙香山风电等项目落地。深化分布式能源布局,连续入围阳光电源年度分布式光伏自动化系统框架,形成成熟的分布式光伏应用方案能力。强化分布式调相机等产品矩阵,创新构建“无功电压主动支撑”技术体系,中标华能陇东调相机二次设备、蒙能科右中旗调相机二次设备、辽宁昌图润航调相机集成等多个项目,同时国内首个50Mvar调相机集成项目-蒙能突泉项目顺利投运,与主机厂持续深度合作,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传统发电方面,在火电、水电、核电领域形成协同优势,筑牢基荷电源保障。把握“十四五”期间火电作为电网安全稳定“压舱石”的战略定位,依托深厚技术积淀与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深耕存量和增量市场,保持行业占有率,中标国投吉能(舟山)燃气发电、华能通州湾燃煤发电等标志性项目,推动高效清洁煤电与灵活性改造技术落地,为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提供可靠调峰支撑;同时,坚定拓展国际市场,中标印尼华电玻雅电厂等项目。水电领域,助力西南区域水电集约化开发,中标贵州清水江白水水电站等智能化升级项目。核电领域,参与辽宁徐大堡、秦山第三核电等国家重大工程,实现核电机组控制系统国产化突破。工业控制技术筑基,赋能多能源场景突破,以“自主可控DCS/PLC”为核心突破点,构建覆盖发电全场景的工业控制产品体系,赋能多能源场景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PLC深度应用于水电行业,有力推动“少人值守、远程集控”智慧化转型,并成功中标多个国内外水电项目。DCS获得持续突破,中标蒙能科右、明阳察北等多个调相机项目,为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电压波动问题提供关键保障。仿真技术赋能,深度融合虚拟现实、数字孪生、AR+AI等前沿技术,打造行业领先的能源仿真产品矩阵,聚焦能源行业的安全与效率提升需求,推动仿真技术在能源全产业链的规模化应用,为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注入创新动力。中标新疆华电天山北麓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数智化系统,实现大基地风、光、火、储多种能源种类的数字孪生及三维可视化;建立山东国华威海新能源培训基地,以发电侧设备培训为核心,涵盖多项专业培训内容,助力新型电力系统行业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 3、智慧用电领域,面对宏观经济与工业转型压力,公司紧抓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数字技术融合机遇,持续拓展工业用电细分领域,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依托“技术驱动+场景深耕”双轮战略,聚焦低碳、绿色、智能需求,在智能配电、综合能源管理、数字化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方面打造全栈解决方案,成效显著。工业用电方面,针对钢铁冶金、石油石化等高耗能行业痛点,通过综合自动化集控系统与智慧能源基地建设,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中海油大榭石化、中石油蓝海新材料等大型企业实现了能效优化与清洁能源替代目标,有力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数据中心领域,深度融合能源管理与数字技术,在西北、华北等区域形成规模化应用场景,中标张家口察北阿里巴巴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宁夏中卫)数据中心、新疆克拉玛依市碳和水冷数据中心等多个项目,同时,紧密跟踪绿电直连以及直流配电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零碳智慧园区方面,自主研发的能碳管理平台构建了“监测-分析-优化”闭环体系,能耗、安全、碳排全链条全面管理,助力多个国家级园区达成年度减排目标。为河南龙源新能源公司的《基于新能源无人值守场站可调资源的微电网集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提供“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备用柴发”等可调资源微电网集群运行解决方案,保障场站微电网安全运行、经济高效、运维便捷。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绿色算力、绿电制氢、绿电碳基、绿电合金等场景实现突破,深度参与《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内蒙中车商都中车绿电冶金》等项目,助力客户低碳转型。智慧轨道交通方面,深度参与武汉、天津、长春等城市地铁智能化升级、国产化替代等项目,大幅提升设备可靠性和运维效率,支撑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智慧运营。数字化用电方面,实现用电安全、能耗监测、低碳运行管理等系列产品的技术升级及推广应用,支撑客户安全、降碳、节能等需求。公司将持续深化“绿色能源+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以全场景解决方案赋能工业客户向高效、低碳、智能方向升级,巩固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生态引领地位。 一次装备产品规模持续扩大: 一二次融合配电产品: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自主可控、环保化技术替代趋势,安全可控、环保型成套开关设备及新能源开关设备需求稳定增长。中标国家电网2025年首批次区域联合采购多个标包及南方电网2025年第一批次框架招标项目,持续巩固两网市场并加快推动向行业用户及区域配网市场方向拓展。主站产品完成适用于园区级电网的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控制功能,并在江苏、湖南、海南等多地部署应用。一二次融合开关实验室成功通过权威机构德国莱茵TÜV认证,终端实验室率先实现新产品不停电测试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了技术能力,有力驱动了研发创新与产品迭代。 电力电子产品,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构网型装备持续突破。SVG产品进一步规模化发展,中标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中核汇能集团等大型发电企业年度框架招标;海外市场持续突破,中标中广核老挝北部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基地光伏项目SVG设备项目;印度市场延续良好势头,多个项目顺利投运,中标WaareeRenewable270MvarSVG项目等大型新能源项目。面向新能源领域的构网型装备—静止同步调相机产品市场持续突破,中标中国电建河北工程公司蔚县风电场、粤水电新疆布尔津县风电(三期50万千瓦)等多个静止同步调相机项目,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次同步振荡抑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中标华能北方公司内蒙古上都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5、6号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系统(GTSDC)改造项目。 储能产品,国内外双线拓展,国内市场深挖客户需求,持续创新突破,国际市场逐步扩大市场版图。 构网型储能系统研发迭代加速,高原型构网型储能系统实现应用,中标四川柯拉高海拔构网型储能科技项目。能量管理系统EMS产品领域持续保持市场领先,中标上海星火多种新型储能技术混合示范电站项目。储能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中清能禄劝20MW/40MWh储能PC承包项目、塔牌水泥蕉岭20MW/40MWh储能EP项目、塔牌水泥龙岩10MW/20MWh储能EP项目陆续并网运行。火储联合调频领域再添佳绩,中标并实施华电莱州百万机组联合30MW/30MWh储能系统辅助AGC调频。海外市场逐步推进全球重点区域布局,夯实海外储能项目管理及工程服务能力,实施并投运老挝首个5MW/10MWh储能项目。 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体系建设双轮驱动战略,有效巩固和加强在能源电力领域的技术优势及行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快速构建战略,持续提升研发能力,实现源、网、荷、储四大关键领域技术持续突破。进一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速抽蓄、宽频振荡控制/抑制、沙戈荒一体化调控、构网型、一二次融合、电能质量等一系列新技术研究和规模化应用,有效缓解了新型电力系统在电网安全稳定及新能源并网消纳方面的挑战。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推出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智能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围绕“智问引擎+点位语义匹配+多模态智能预警+AR智能管控”打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能源电力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推动电力产业向“认知驱动”的数智化跃迁。 风险控制管理方面,持续完善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构建法务、合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审计督察协同运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优化重大项目风险审批权限,实施动态预警,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项目风险;公司持续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采取客户信用动态评级、项目合同全过程控制、管理责任考核强化、专业团队催收等多种措施防范风险;提高供应商管理要求,加强注册供应商资质审核以及外购物料质量管控;进一步规范任期审计和高风险供应商专项审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全员参与安全风险控制;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贯和培训,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防控和合规意识。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到企业发展中,以“文化先导、战略聚焦、创新驱动、风控护航”为纲领,打造“年轻人”创新友好型的公司文化氛围,围绕绿色低碳环保、践行社会责任、优化公司治理、重视员工福祉等核心价值开展了文化建设。通过助力绿色电力项目、运作公益基金会、举办公司31周年庆暨家属自豪日活动、“创新驱动,健步畅行”健步走比赛、创新大赛成果秀、质量研讨会、技能比武大赛、新员工能力提升计划、京港青年交流等多种形式,持续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更进一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核驱动力,助力公司战略目标达成,推动公司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