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天顺风能(002531)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中国风电市场
  2024年是风电全面市场化运作的深化之年,补贴退出后行业连续三年实现装机量增长,标志着政策依赖周期走向终结。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海上风电凭借可开发资源丰富、可利用小时数高以及大型化下经济性显著提升等特点,
  正成为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随着绿电交易规模持续突破、CCER碳市场重启,多个海风项目纳入首批新CCER,环境溢价机制逐步完善。预计2025年风电新增装机量将继续突破,为达成"十四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目标提供核心支撑,持续引领我国能源结构深度变革。据能源局数据,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79.82GW,同比增长6%,创历史新高,其中陆上风电75.79GW,海上风电4.04GW。根据风能专委会(CWEA)预测,2025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105-115GW,其中陆上95-100GW,海上10-15GW,2025年起,中国风电正式迈入“1亿千瓦时代”。
  (1)海风限制性因素解除在即,开发流程完善助力海风建设提速
  据每日风电数据,2024年国内风电中标合计220.6GW,同比增长89.8%。剔除国际项目后,国内项目中标192.6GW,其中
  海风项目 13.7GW。由于海上风电项目从招标到装机需 2年左右,当前中标量为未来两年装机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广东项目审批和航道问题解决在即,标志性项目有望在2025年开工,将贡献可观装机量。随着“十四五”收官,央国企及地方政府需兑现装机承诺,叠加地方补贴与电价政策调整预期,未来2~3年有望迎来新一轮海上风电安装潮。政策层面,继续鼓励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布局,完善其开发建设管理,积极推进降本增效。自然资源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2024年本)》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强调“推进深水远岸布局”,要求新增项目满足离岸距离与水深标准,并鼓励“漂浮式风电平台”与“风电+综合开发”模式,推动行业进入技术驱动新阶段,为深远海风电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支持。
  (2)海上风机大型化、漂浮式机型创新化,持续提升海风开发经济性,助力海风走向深远海 海上风电机组向大型化、深远海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2024年,中车株洲所发布 20MW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
  中船海装发布H305-25MW海上风电机组;东方电气26MW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的集中亮相,彰显我国
  海上风电技术的快速进步。与此同时,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投运,其创新设计通过两台8.3MW风机并排反向旋转,提升了叶轮区风速与能量转化效率,为深远海开发提供新路径,延拓海上风电开发边界。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实现了单机容量跃升,更在发电效率、环境适应性及国产化率上取得显著进展,降低了单位成本,进一步提高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随着政策完善和成本优化,海上风电有望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并结构性地拉动产业链的增长。
  (3)海洋能产业融合描绘深远海多元发展路径,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水淡化、氢能等产业融合,开辟多元发展路径。海上风电为海洋牧场提供清洁能源,共享基础
  设施;与海水淡化结合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协同;电解水制氢则为氢能产业提供了绿色氢源。2025年2月,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2030年实现海洋能装机40万千瓦,支持波浪能与海上风电同场开发,共建共享配套基础设施。跨产业融合将为海上风电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其向多元化、高端化升级。
  (4)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鼓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是推动新能源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2024年,国家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
  (2024—2027年)》,明确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优化电源结构。随后,内蒙古、湖北等地修订市场交易细则,推动多周期、多主体参与的电力市场建设,提升交易效率与资源配置水平。这一系列政策持续释放市场信号,引导行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有助于缓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投资预期,最终推动行业形成竞争有序、机制完善的良性发展格局。长期来看,市场化改革将为新能源行业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促进其健康、可持续成长。2.全球风电市场全球风电产业正迈入新一轮扩张周期,技术创新与政策扶持共同推动行业加速发展。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数据,
  2024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连续第二年创下新记录,新增装机121.6GW,较2019年翻倍,其中陆上风电109.9GW,同比上升3%,海上风电11.7GW,同比上升6%。根据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预测,全球海上风电有望在2025年反弹,新增装机将达19GW,全行业投资预计达800亿美元,增幅明显。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指出,未来十年(2024-2033年),全球预计将新增高达410GW海风装机,有望超越2030年安装380GW的目标。
  (1)目标加码与投资浪潮驱动欧洲海上风电装机新周期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欧洲正积极提升其海上风电装机目标以满足能源转型的需求。《奥斯坦德宣言》
  提出北海地区2030年、2050年海上风电装机目标分别提升至120GW和300GW以上,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将是主要贡献力量。据S&P Global统计,2024年欧洲海风招标量达49GW,同比增长262%。WindEurope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风电投资总额达326亿欧元,其中海上风电投资为79亿欧元,创下新记录。高目标、高招标量和高投资金额将支撑未来几年海风装机增长。WindEurope预测欧洲海风装机在2025-2030年间将以37%的年复合增长率递增,增速领先全球。
  (2)激励政策升级与融资环境优化推动欧洲海上风电加速发展
  欧洲海上风电产业在政策升级与融资改善双重推动下将进入高速发展期。英国将第六轮差价合约预算增加52%至15.55
  亿英镑,其中海上风电增加37.5%至11亿英镑,并推出“清洁产业奖金”计划,为海风项目中标者提供每GW 2700万英镑的初始资金。法国则获欧盟批准108.2亿欧元支持2.4-2.8GW海上风电项目。融资方面,欧洲央行开启降息周期,叠加钢价回落有助于改善项目成本。欧洲海上风电虽然曾受多重因素影响而放缓,但随着激励政策升级,电价上涨、降息及钢材价格下跌,其经济性已显著增强。各国正积极推进项目,预计未来三年将迎来发展快车道。
  (3)欧洲导管架、大单桩产能瓶颈遇政策提速,海风基础需求迎爆发窗口 欧洲海上风电装机目标远超当前风电海工产能,风电海工基础环节供应面临严重缺口。目前,欧洲风电海工市场需求中
  约有70%为单管桩、30%为导管架。欧洲本土供应商主要是SIF、STEELWIND、EEW、WINDAR、haizea、CS WIND和SeAH七家,可供应产品类型均为单管桩,产能有限且以小桩径为主,年产能合计750-900根,其中,外径8-11米的单桩产能约为450-575根,外径达11米以上的单桩产能约为300-325根。外径11米以上的单桩产能不到总产能的40%,难以满足当前风机单桩持续大型化的趋势需求。尽管已有厂商宣布扩产计划,但由于劳动力短缺及审批流程缓慢,本土企业难以在短期实现产能投放。截至2024年底,欧洲本土厂商未来2年产能已基本被锁定。与此同时,欧洲各国加速能源路径转型。德国已宣布简化风电项目审批流程,并计划2025-2028年启动12GW装机容量的10个风电场址拍卖,以支持2030年30GW、2045年70GW的装机目标,释放远期装机空间。在本土产能不足的背景下,欧洲海风基础环节将释放巨大市场增量空间。另据SIF预测,2027年开始,欧洲大单桩将出现供需显著失衡。短期来看,欧洲市场需求爆发窗口期将为国内供应商进入欧洲市场创造良好机遇;中期来看,随着欧洲碳关税的逐步落地,欧洲本地厂商将从中充分受益。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制造板块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原因包括:
  1)行业竞争激烈,单位产品平均售价下调;
  2)产能利用率下降,致使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包括折旧及摊销费用、相对固定人工成本)相应增加。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风塔 销售量 吨 275,394.92 453,128.91 -39.22%生产量 吨 281,602.41 429,278.23 -34.40%库存量 吨 67,538.66 61,562.02 9.71%叶片 销售量 片 1,303 1,601 -18.61%生产量 片 1,527 1,887 -19.08%生产量 吨 79,636.48 92,193.11 -13.62%库存量 吨 17,613.09 - N/A电力 销售量 千瓦时 3,434,295,499 3,194,987,787 7.49%生产量 千瓦时 3,434,295,499 3,194,987,787 7.49%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1.报告期公司陆上风电产品交付量同比减少,主要系公司保持以往竞争优势基础上转向高质量发展,不再以规模扩产为主要目标,交付下降所致。2.报告期公司海上风电产品交付量同比减少,主要系部分订单延迟发货所致。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详见附件第十节 九、合并范围的变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风电叶片智能化在线质量检验技术的研发 提高检测精度、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质量追溯和管理 已完成 实现毫米级缺陷检测、实时在线分析、AI自主决策、兼容现有生产系统 提升产品可靠性,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生产工艺,推动精益生产。船用转子一体式粘接结定位工装的研发 提高船用转子生产的精确度;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船舶运行的高标准要求 已完成 定位精度±0.1mm、生产效率提升30%、适配多型号生产、使用寿命5年+。 巩固船舶领域技术优势,推动生产标准化,为自动化升级提供经验。风电叶片模具用数字化应用技术的研发 1.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模具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满足市场对风电叶片模具的快速交付需求;2.利用数字化模拟和仿真技术,对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进行优化,提高模具的精度和质量,从而保证风电叶片的成型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的次品率; 已完成 关键工序自动化、质量实时监控、产品一次合格率显著提升。 抢占模具市场先机,强化产业链协同,促进绿色制造转型。超大叶片专用超可靠高精度模具的研发 高精度模具能够确保超大叶片的成型精度,使叶片的翼形与理论气动外形更吻合,从而提高叶片的实际发电效率,有效提升叶片的整体质量和性能,通过优化模具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模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模具的维修和更换次数,缩短生产周期,进而提高超大叶片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已完成 型面精度国际领先、结构强度满足长期载荷、生产效率优化。 满足市场对超大叶片生产的需求,确立大叶片模具技术标杆,拓展海上风电市场,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无损探伤智能AI辅助识别缺陷技术的研发 利用 AI 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准确识别无损探伤检测图像或数据中的微小、隐蔽缺陷,减少人工识别的误差和漏判,提高缺陷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实现自动化的缺陷识别,快速处理大量的 已完成 缺陷识别准确率≥90%、检测时效提升50%。 形成差异化检测服务能力,加速AI技术跨领域应用布局。检测数据,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无损探伤检测的工作效率,满足大规模生产和快速检测的需求轻量化碳纤维板材用真空灌注工艺的研发 通过真空灌注工艺,使树脂更均匀地浸润碳纤维,提高复合材料的密实度和性能一致性,从而获得高强度、轻质的碳纤维板材;
  降低轻量化碳纤维板材的制造成
  本。 研发中 弯曲强度≥208GPa、宽温域稳定性、防腐等级C4/C5-M达标。 突破轻量化材料成本瓶颈,切入高端复合材料市场。碳纤维材料用多层织物铺设工艺的研发 通过多层织物铺设工艺,精确控制碳纤维材料的取向和分布,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耐疲劳性等关键性能 研发中 拉伸强度提升20%、次品率≤3%。 强化复合材料技术壁垒,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风力发电叶片热解回收技术的研发 研发热解回收技术可将这些废弃叶片妥善处理,减少填埋或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响应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研发中 碳纤维回收率≥70%、材料性能达再利用标准。 打造循环经济标杆,满足ESG政策要求,拓展环保服务新业务。深熔无碳刨焊接工艺研究和应用 提升焊接效率降低焊材消耗 完成测试 通过减少焊接填充量以及无碳刨的工艺手段,在保证产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焊接效率,降低焊材消耗 提高焊缝的焊接效率,降低焊材的消耗,通过工艺技术手段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热丝埋弧焊工艺研究和应用 提升焊接效率 已完成 通过设备及工艺更新,提高焊丝熔化速度,从而提高焊缝整体焊接效率,塔筒纵缝、环缝埋弧焊接效率分别提升20%、10% 通过设备及工艺更新,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焊接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自动抛丸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提升涂装质量及效率 已完成 通过设备更新及数智化应用,实现自动化生产,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 通过设备更新及数智化应用,提高产品表面防腐的处理效率;通过数智化应用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自动喷涂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提升涂装质量及效率降低油漆消耗 已完成 通过设备更新及数智化应用,实现自动化生产,精准油漆膜厚来实现提升涂装质量,降低油漆消耗的目的 通过设备更新及数智化应用,提高喷漆的膜厚控制及自动化生产,通过数智化应用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电解氢切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加工成本 已完成 通过设备及技术更新,使用更易获得的水电为原料来实现钢板切割,提升加工效率、提高切割稳定性等,最终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通过设备及技术更新,降低产品加工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加工效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1标方电解水制氢系统及电解槽样机 技术研发与方案应用 已完成 基于1Nm³/h系统验证和设计经验、持续完成MW级的设计
  1、工艺验证、测试电解槽的
  核心零部件在实际运行中的稳
  定性、效率和安全性。
  2、材料测试、验证电极、隔
  膜、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探索低成本高性能替代方案。
  3、系统集成、验证电解槽与
  电源、控制系统、气体分离/纯化装置的协同运行能力。 通过系统的工艺验证,公司可掌握电解槽核心零部件的规模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材料测试积累的低成本高性能替代方案,降低MW级系统的制氢成本及能耗,提升产品经济性,满足客户需求等。1标方AEM制加氢发电系统及电解槽样机 推广户用储能 实验室测试 1Nm³/h-AEM制氢技术验证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开放接口,支持新能源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跨学科协作及产业化能 开发“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发电”闭环系统,实现氢-电双向灵活转换(制氢效率≥4kWh/Nm³,发电效率≥45%),为微电网、离网场景提供力培育。系统兼具前沿技术展示、实验教学赋能与微型化绿氢示范功能,助力高校成为氢能创新链的人才孵化节点与技术转化枢纽 零碳能源解决方案。通过样机验证系统快速响应能力(制氢/发电模式切换时间<30秒),适配风光波动性电源,抢占分布式氢能赛道先机。为高校、职业院校提供小型化、可视化的氢能教学平台,覆盖《新能源材料》《氢能系统设计》等课程实验需求,抢占氢能教育设备蓝海市场。针对通信基站备用电源、偏远地区微电网等场景,提供“绿氢制备-储能-发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替代柴油发电机(单台年减碳量>10吨)10标方电解水制储加撬装站系统及电解槽样机 叉车制加氢一体站系统 已完成 10Nm³/h电解水制氢-叉车加氢一体化系统,通过规模化制储加技术集成、多能源协同控制及模块化部署,构建科研-场景应用一体的氢能示范平台。
  系统兼具绿氢制备、燃料电池车辆运营支持、氢能全产业链技术验证功能。 制储加一体化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专利壁垒,巩固公司在分布式制氢和移动加氢装备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通过叉车加氢站系统,与氢燃料电池叉车厂商形成联合解决方案,切入氢能物流装备赛道1000标方电解水加氢站制氢系统及电解槽样机 绿电绿氢大功率项目 研发 单槽产氢量≥1000Nm³/h的碱性电解槽,突破电解水制氢系统大电流密度运行(≥6000A/m²)、低能耗(≤4.2kWh/Nm³)与长寿命(>8万小时)技术瓶颈,实现国产化电解槽性能。电解槽动态响应能力(10%-100%负荷调节时间<5秒),满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制氢需求.风电/光伏电站或电网谷电制氢使用,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至95%以上。 千标方电解水制氢系统将推动公司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绿氢全产业链服务商转型:短期:以技术突破打开加氢站、工业绿氢市场,形成规模订单;中期:通过数据服务、碳资产运营挖掘增值收益;长期:主导氢能基础设施标准,成为全球绿氢生态核心参与者
  5、现金流
  1、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67.26%,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销售与购买商品的净现金流入减
  少所致;
  2、报告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较上年同期减少49.86%,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
  付的现金净额减少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本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98,799,944.88元,本年净利润 203,637,768.41元,二者相差 395,162,176.47元,主要原因系:
  1、“减少净利润但没有现金流出的各类成本及费用计提”形成的差异: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折旧 712,346,078.85元,
  无形资产摊销26,184,440.18元、长期待摊费用摊销54,950,714.21元; 2、“减少净利润但不构成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财务费用”形成的差异为376,967,908.86元; 3、“存货的增加”形成的差异为329,068,681.52元,“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形成的差异为287,411,692.44元,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形成的差异为701,921,665.32元;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生投资收益。 益具有可持续性,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投资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139,808.69 0.67%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 否资产减值 -29,644,664.03 -17.49%   否营业外收入 3,006,307.85 1.77%   否营业外支出 5,119,809.97 3.02%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其他变动系理财产品到期,公允价值变动结转。
  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变动系公司在手6+9银行票据及供应链金融债权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详见第十节财务报告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的相关内容。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4-05-06 线上交流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个人 中小投资者2023年年度、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经营情况等 巨潮网《关于2023年年度暨2024年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25)2024-09-02 线上交流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个人 中小投资者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经营情况等 巨潮网《关于2024年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公告编号:
  2024-045)
  2024-10-31 线上交流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个人 中小投资者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经营情况等 巨潮网《关于2024年第三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54)2024-11-06 线上交流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个人 中小投资者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经营情况等 巨潮网《2024年11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公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天顺风能全体股东利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公司价值的认可,从聚焦经营主业、持续改善经营现金流、创新发展、提高信披质量、加强投资者沟通及提高股东回报等方面,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加快推进产业拓展,筑牢发展基础支撑。公司统筹发展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制定稳定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加大现金分红力度。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连续三年累计现金分红占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2024年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1项,以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原创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研发及技术突破。公司致力于优化完善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机制,对外持续充分发挥信息披露窗口作用,对内不断夯实信息披露基础管理。公司着力推进卓越董事会建设,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进一步强化外部董事履职支撑,以高质量公司治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内容详见2024年3月7日发布于《证券时报》及巨潮网上的《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06)。
  

转至天顺风能(002531)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