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照明(600261)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开年至今,我国照明行业外贸市场始终面临压力,照明产品出口规模出现缩减,但行业发展节奏已逐步回调,整体仍展现出一定韧性。据海关数据,今年1—6月,我国照明产品累计出口总额约258亿美元,同比下降约6%,累计出口额增速呈负值,阳光照明的出口业务亦因此受到冲击。特别是二季度,受美国关税政策频繁变动的干扰,行业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总体呈现出出口规模缩减、发展节奏放缓却韧性犹存的态势,同时在产品结构、出口目的地等方面也涌现出一些新特点。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亿元,同比下降20.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32.0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0.54亿元,同比下降55.49%。尽管对美市场面临挑战,但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市场蕴含着增长潜力。依托全球化基因与国际化发展战略,公司有望把握新兴市场机遇,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及经营情况如下: (一)“三新、三增”拓市场,产品渠道齐发力 公司专注于照明主业,国内市场通过“区域整改+新品类切入”的双轮驱动策略,在行业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实现了经营质量的逆势提升,形成了“三新三增”市场突破与“高毛利+差异化”产品升级并进的良好局面。 1、市场端:区域整改+新品类切入,达成“三新三增” (1)新区域:西安“双运营商”模式半年实现销售额519万元,同比增长130%,成为西部地区典范。 (2)新赛道:通风板块销售额从0增至758万元,毛利率比传统照明高8个百分点,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3)新客户:家居流通半年新增五金网点50家、零售新客户3家。 (1)增量中标:工程渠道上半年投标重点项目261个,中标率46%,其中集采项目中标11个。 (2)增长模式:实行月月“集中作业”制度,上半年累计开展29场。 (3)增信入围:入围全国14家重点政府平台公司品牌库。 2、产品端:“高毛利+差异化”双轮驱动 (1)爆款打造 低压灯带:价格策略调整后,销量同比增长71%,毛利率提升6个百分点。 高光效工矿灯:在新能源厂房改造项目中,单品中标金额超1,100万元。 (2)技术降本 面板灯经济款已完成开模,预计9月上市,可覆盖30%以上价格敏感型中小项目。 (3)场景方案:五大产品线(洗墙射灯、高光效、净化灯具、物联网灯具、高铁机场高功率筒射灯)建立标准方案库,拉动设计院上图项目38个。 3、渠道端:“形象店+数字化”强化品牌黏性 (1)形象店:首批8家工程形象专卖店在杭州、宁波、成都等核心城市落地,单店平均月销提升25%。 (2)数字化:5场直播分销累计成交1,100万元,单场最高成交150万元,复购客户占比达38%。 (3)私享会:浙江、福建、苏南3场区域私享会订货超3,000万元,资金到账率90%以上。 (二)推进自动化升级与降本增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提效、降本、稳质、增利”方针,在自动化升级与降本增效专项工作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制造中心累计投入17台(套)自动化设备,总额达140.67万元,上虞、余江、泰国工厂多点布局,其中9台专用设备已投用,3条产线进入招标/比价阶段,泰国工厂SMT贴片线预计7月底完成布局。产线效率显著提升,线平衡率提高14.08%,人效比平均提升27.2%。在降本方面,实现定额降本131.38万元,综合降本率3.05%,闲置设备处置83台,回笼资金215.5万元。精益与数字化同步推进,122项精益提案关闭率达85%,上虞基地MES项目于6月启动,预计12月全面上线。 下半年,泰国扩员提产、国内8大系列自动化产线将全面落地,确保综合降本率不低于5%,并力争完成200项以上精益改善项目。 (三)优化产品结构、强化研发与技术创新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优化产品结构、强化研发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产品立项110个、上市70个,成功率63.6%,高附加值灯具收入占比由52%提升至66%,有效对冲光源价格下行。技术降本与平台化成效显著,8大核心系列通过光电方案优化、结构平台化及自动化导入,平均BOM成本下降5-15%,预计全年释放毛利逾1,100万元;流通领域7个外购转自制项目落地,带动美东筒灯销售同比增长80%。研发端,新增专利申请9项、授权5项,完成低/高PF驱动双平台及光源规格库建设,物联网智能照明平台私有化部署上线,节能率实测70–80%。高光效模组化路灯、超高光效教室灯等EMC节能方案中标政府示范项目,第二代防潮壁灯、超薄工矿灯等6款新品设计冻结,将于Q4同步匹配自动化产线上市。研发投入1,029万元、同比增15.4%,中山技术中心筹建及上虞、江西基地9条自动化产线升级完成,人均产出提升22%。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推进12款平台化灯具量产、三大单品爆款计划及AI视觉检测、大数据老化监控,全年灯具收入占比有望升至70%,整体毛利率回升2–3个百分点,为持续增长奠定技术与产品基础。 (四)新能源业务稳步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高压低成本”双轮驱动的产品路线,在电解槽、BOP系统与测试台三大业务板块均取得阶段性突破,为全年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电解槽业务 (1)产品矩阵持续完善 ①小功率端:5kW、10kW样机已完成3,000小时寿命验证,关键指标(直流能耗≤4.3kWh/Nm³、3000h电压衰减<10μV/h)处于领先水平。已向浙江大学交付4台10kW设备并通过验收,实现高校示范场景落地。 ②中功率端:50kWA/B型样机已下线,将于8–11月完成性能测试及方案定型。 ③大功率端:250kWA型产品已完成设计,9–12月完成样机制造及测试。 (2)成本端显著优化 通过结构简化和供应链整合,电解槽制造成本已降至2,500元/kW,提前满足国家工信部产业升级计划指标,并有望在下半年再降5–10%。 (3)下半年重点 公司将率先完成50kW、250kW单机6,000小时寿命测试,发布业内首份公开数据;同步建立电解槽维保体系,目标将使用寿命延长至20,000小时以上,并为2026年500kW、1MW级产品预研技术平台。 2、BOP系统业务 公司围绕“可集成、可远程、可溯源”三大差异化卖点,构建了功率全覆盖的外部保障系统。 ①小功率:5kW、20kWBOP已完成8,000小时厂内验证,15×5kW集群系统稳定运行;下半年将交付首套对外销售的5×5kW高集成系统。 ②大功率:100kW、250kWBOP已完成设计并进入样机加工阶段,将于10月、12月分别启动测试。 BOP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不仅支撑了电解槽产品的快速放大,也为后续运维服务打开了新的盈利空间。 3、测试台业务 依托BOP系统平台,公司推出标准化AEM电解槽测试台,具备24h无人值守、手机端实时监控及数据追溯功能。 ①小功率:5kW、20kW测试台已通过8,000小时内部验证,成本仅为同级别竞品的30%,预计10月实现首台对外销售。 ②大功率:100kW、250kW测试台将于2026年一季度完成样机制造,进一步抢占大功率测试市场。 综合来看,公司上半年已完成从“千瓦级验证”到“百千瓦级落地”的跨越,核心产品性能及成本控制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下半年将重点推进寿命边界验证、成本二次下探及维保体系商业化,为2026年更大功率平台及规模化交付奠定技术与市场双重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